你是不是想告别养猪业?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生态圈,养殖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28 10:28
一家饲料企业的总经理告诉笔者,他最近感觉非常悲哀。悲自己原来的养猪客户们正在一个一个消失,哀那些仍在坚守的小客户如此顽固,听不进任何建议。“我不知道他们还能活多久,我很想劝他们别再干了。”
他的坦率让笔者大吃一惊。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养殖业是整个畜牧产业链的根基,养活了绝大部分从业者。一般来说,饲料厂、兽药厂老板都会极力渲染养殖业的重要性与美好前景,很少有人愿意唱衰市场。
这还是笔者第一次从上游厂家那里听到对养殖业无信心的声音。一方面,说明对方的真诚,另一方面,也说明饲料业对养殖业未来的形势开始了真正的反思:经过一轮轮洗牌,这已经不是傻子都能挣钱的市场了。
笔者同时留意到,在养殖户群体中,一种消极的情绪也在传播。尽管猪价正猛,但有相当多的养殖场朋友都在积极寻找买家,希望借此良机套现离场。原因很简单,在上一轮持续两年的大跌中,不少养殖场亏得一塌糊涂,一个存栏几百头母猪的场随随便便就可能欠债几百万,这短短半年的红火远远无法弥补其亏空,他们已经心惊肉跳!
一位朋友说,养猪如炒股,他原本只是要进来开开心心挣钱,未曾想却被牢牢套住,想离场,却欠了一屁股债,“总害怕被人拿着菜刀整天追”。
坚守还是逃离,这真是一个问题。
在笔者看来,下决心坚守还是逃离之前,迷茫的养猪人该冷静下来,好好认清环境与自己,再做打算。无论是留还是走,都需要一个甚至一堆理由。
从外部环境看,养猪业的生态圈正在发生剧烈变化,无论是市场还是政策,都倾斜向了大集团,养猪业的马太效应日益明显,即大集团大养殖场稳步向前比例逐渐提升,中小猪场则苦苦挣扎难以在猪价黄金时间扩张。以2015年为例,温氏将从2014年的1218万头猪上升到1500万头,正邦将从146万头升到200万头,牧原将从185万头扩张到220万头……
从内部看,大部分中小猪场面临重重难关,环评难、贷款难、人才难、技术提升难、观念更新难……
不过,难道中小猪场就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吗?未见得。基于庞大的消费市场刚需,中国是不可能完全由大集团来供应猪肉的,而基于保障农民就业等因素考虑,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发展家庭农场。部分饲料企业或大型养殖企业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点,才纷纷开展“公司+农户”模式,寻找中小养殖场合作,希望借此政策东风转型。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技术或资金比较有信心,当然应该留下来继续打拼,猪价起起落落,胜者永远是养殖高手,只要让自己的养殖水平超越绝大多数人就足够了。
倘若一个人热爱养猪,却在资源方面存在短板,那么与大企业合作未必不是一条便捷之道。赚得少,总比没得赚划算。
当然,心里无信心,手里无资源,那就没必要死扛了。早些改行,该干啥就干啥,让愿意养的人来养,对人对己都是一件愉快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情,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