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企业纷纷试水“公司+农户”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饲料,养猪,广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28 11:18
养猪快速扩张的方式目前有三种:一种是如牧原股份的自繁自养模式,一种是如正邦科技的大手笔收购,一种是如温氏的“公司+农户”模式。近几年饲料企业进军养猪业,“公司+农户”的模式便成了他们纷纷试水的方向。
经记者确认,在饲料企业中,目前或曾经试水“公司+农户”的不在少数,比如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翔”)、天邦股份、海大集团、新希望六和、广西金陵农牧集团(以下简称”金陵农牧“)、桂林市力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源”)、正邦科技,等等。不过目前已经听不到正邦科技的“公司+农户”,其转而投向以大手笔收购或者控股,以及自建大型养殖基地的形式快速扩张,今年上半年便出栏生猪75.67万头。
不得不走的“公司+农户”之路
“目前在广西有点名气的饲料厂都在做‘公司+农户’。”扬翔肉猪养殖部负责人李勇表示,饲料企业发展“公司+农户”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产业的升级转型。他解释,从大的方面来讲,我国母猪的规模减少超过1200万头,淘汰的大多是中小型母猪场。而中小型母猪场是目前饲料公司主要的客源,几千万吨的饲料销量就不见了,饲料企业很难受。但饲料企业的产能以前已做起来,现在要发展,就需要转型到养猪行业,养母猪的技术含量要求高,所以“公司+农户”成了饲料企业的首选。且“公司+农户”把农户划出了市场竞争范围,其他饲料、兽药等企业很难来竞争。
天邦股份汉世伟总裁李双斌也认为,饲料企业做“公司+农户”,与其饲料销量有关,饲料企业的销售客户大多是小散户,这些人赚不到钱就不想养了,客户流失很快,所以饲料企业就赊账给经销商,经销商再赊给养户。另一方面就是转型,他介绍,国外没有商业化的饲料,基本都是订单式的。
而对于饲料企业做“公司+农户”的未来,李勇认为,现在饲料企业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种猪公司或者种猪场,也有自己的技术团队,相较于其他新入行的公司,门槛要低得多。但饲料企业做“公司+农户”,很难摆脱卖饲料这个理念,他们不得不考虑的是公司的利益。这就决定了他们很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培训,去扶持养户。所以很多饲料企业有在做,但大多不好做。而养猪公司做“公司+农户”,会首先考虑养户合理的收益问题。李勇认为养猪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饲料企业做养猪,容易缺乏对养猪的研发投入。目前扬翔的养猪版块就是与饲料版块彻底分离的。
李双斌也表示,不能把天邦看成是做饲料的,天邦的饲料基本不外卖,主要供自己场使用。李双斌认为饲料公司的基因决定了他们是卖饲料的,而不是与客户分享利益和风险。另外饲料企业做“公司+农户”很多都急功近利,不是长期发展的心态。他认为大集团饲料企业做“公司+农户”是可以的,小型的没有什么意义。
新希望六和广东大区总裁李维峰认为,“公司+农户”模式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但短期内饲料企业的“公司+农户”不会形成大的气候。
与温氏的模式大同小异
聊起“公司+农户”,不少公司均表示和温氏模式差不多,目前仅天邦股份表示与其不同,是“家庭农场”。
具体做法是,由养殖户提供场地,养殖户按照公司的要求建设或者改造猪场,达到公司的标准后,签定合同(合同一般为一批一签)。农户交一定的保证金后(各公司不同,扬翔目前一头象征性收50元/头,天邦股份则是400元/头),由公司提供猪苗、饲料、兽药、疫苗等生产资料,公司技术人员提供服务,猪长大后,由公司统一安排卖猪。合作结束,公司按照合同价格减去生产资料的费用,再加上一些其它奖励,比如成活率达到多少奖多少钱,即为养殖户的利润,一般设计为150元/头左右,养得好会赚得更多。金陵农牧和力源均表示其模式就是温氏模式。
“因为这个模式就决定500头以上比较合适,人员的利用、劳动力的利用相对比较充分。”李勇介绍,目前扬翔的农户一次养殖量在500-1000头,少部分更高。扬翔倾向于新建猪场,其现在农户中有六成属于新建猪场,因为新入行的懂得少,会很容易采纳他们的技术,这两年扬翔前10%的优秀合作农户中,80%从没养过猪。
汉世伟广西大区总经理王林表示,天邦股份称他们为“家庭农场”,其主要原因在于天邦股份的做法是将养户扶持做大,在广西多为种养结合(各地不同,安徽就因为土地的限制不做种养结合),并将有养猪技术,把养猪作为事业的农户、有实力的养户做成更大的农场主。天邦股份的农户规模也在500头以上,但不同的地区不同。据悉,天邦在广西南宁及下辖县区共有四个肉猪场,均存栏4000头左右,皆为个人承包。李维峰则表示,新希望六和与温氏不同的在于,温氏是将断奶猪给农户养,而新希望六和则是将保育到15公斤左右的猪给农户养,这样更好养。
饲料企业面临的挑战
“公司+农户”作为饲料企业快速扩张养猪业的一种方式,王林认为,这与养户的需求有关。王林表示,比如他们有CG育种公司,其品种好,农户都想养他们的猪;还有的养户自己养的抗风险能力低,跟公司一起可以摆正养殖理念,自繁自养其实是一种低效的方式;养殖户如果退出,其猪场弃之可惜。
然而并不是所有饲料企业都有实力做“公司+农户”,关键要有实力。广州市益豚猪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少彬表示要模仿温氏,至少得七八年时间才行。
一是猪苗。李维峰认为,饲料企业如果从外面购买猪苗,不同的猪场买回来其品质不一样。黄少彬则认为,饲料企业搞“公司+农户”要有一个稳定的品种,根据品种要有配套的饲料、疾病、管理等形成一个体系。他认为饲料企业只有饲料和猪苗就要搞“公司+农户”,没有几年时间研究是不行的。记者了解到,目前像扬翔有自己的龙宝猪品种,有自己的种猪场。而天邦也有自己的育种公司CG中国,在多个省市都有自己的种猪场,均可提供猪苗,且天邦股份旗下还有自己的疫苗产业。像力源则部分是自己提供猪苗,部分为自己购买。广西另一家合作社搞“公司+农户”则是饲料自己生产或者找其它饲料厂代加工,猪苗从外面买进,其成本在7元/斤左右。
二是资金实力。虽然目前几个搞“公司+农户”的饲料企业并未表示资金的压力,但李维峰告诉记者,要看存栏的规模,猪苗、饲料等的成本肯定在1200元/头以上,如果存栏几十万头,上百万头,资金压力还是很大的。另外在猪价低迷时的抗风险能力,也有资金压力。
三是管理能力,在技术这一块是否过关。天邦股份安徽蚌埠“公司+农户”负责人杨斌表示,“公司+农户”还有疫病的风险,不过他表示这一点目前还没有遇到。
四是畜禽污染。建大规模猪场,其畜禽粪便的处理就相对较难,而“公司+农户”则可以把环保的压力分散到养殖户那里,公司也会要求养殖户粪污达标,比如扬翔会用资金鼓励农户做到这一点。“不过,现在的政府很聪明,他们不找农户,谁的农户他们就找谁。”某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和某公司在一个地方的水库附近养着同等数量的猪,谁也不会抢走谁的农户,因为谁的农户数量多,谁担得责更大。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杨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