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广告口号的五宗罪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饲料广告,技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28 10:57
在饲料工业近30年的加速发展里,技术和配方已经成熟,市场上品牌系列、产品细分空前丰富,已经变成了纯粹的买方市场。行业里有共识,配方已经不再是秘密,而原料采购的渠道也渐渐趋同,行业的竞争渐渐从产品的竞争,进化为市场营销与服务的竞争。
与市场上其他成熟行业相比,饲料行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有明显的特点,往往是以达成销售为主导,到处搞会议、做促销,而在品牌识别、企业形象方面的功夫下得较少。这一点,从饲料企业的教条式广告口号就可见端倪。
以下根据口号本身的传播效果梳理出阻碍宣传的“五宗罪”,不涉及企业和产品本身的判断。
一、众口一辞,没有特点
饲料广告最常出现在农村墙面以及行业报纸杂志里,走访养殖场和翻阅杂志时,常有的印象是饲料广告特别一致,特别爱标榜“xx领先产品”、“打造xxx第一品牌”、“中国xxx第一品牌产品”,或者动辄“xx营养专家”。抛开所谓的“第一”违背了“广告法”不谈,光是翻开一本杂志就有七八个“口号一致”的饲料广告就让读者失去了辨别能力,而一个广告、一句广告词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要传递辨识度,让养殖户因为某个点记住这个企业或产品。
从另一角度看,标榜“第一”、“专家”的多了,这几个关键词伴着良莠不齐的产品和品牌,慢慢就降低了本来自我褒扬的力度,甚至让褒义变成贬义,近些年来行业人把“专家”调侃成“砖家”、或者见技术人员就滥称“博士”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褒义词被滥用之后,产生“落难凤凰不如鸡”的效果。
二、广告对象定位不清,口号说给谁听?
《农财宝典》记者团队分别于2012年、2015年组织了两次针对养殖户的饲料使用调查,分别为母猪料和教槽料使用情况。记者走访发现,存栏母猪100头以下的养殖户比较容易受广告、促销的影响,而且细谈时,基本都可以说出几句用过的饲料的广告词。也正因如此,一位粤西饲料厂负责人透露,在一个村镇刷上墙体广告,带来的销售影响可以达到10%-20%。
既然广告的受众以中小养殖户为主,就要考虑这些受众的接受信息习惯,他们一般倾向于简单直接、有关切身利益的信息,供应方是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对他们而言影响不大,毕竟饲料不像奢侈品,使用的人会因为用了世界最好的产品而标榜身份。
因此,如“接轨国际,卓而不凡”、“精英科技永恒品质”、“民族品牌,世界共享”、“打造最有价值的一体化农牧企业”这类广告词就中小养殖户的需求而言,略显阳春白雪,跟养殖户没有直接关系,难以引起共鸣,适合在同行间交流,塑造企业文化或者迎接领导参观。
三、表达模糊不清,你想干什么?
为了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一句广告词最重要的是可以言简意赅,把产品功能和特点概括出来,再加上一些煽动性元素刺激用户,针对饲料广告目标对象的文化水平、关注点特点,口号更应该简单明了,告诉养殖户:我是什么,我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
偏偏有一些广告口号只字不提饲料、营养、养殖,除非知道这个品牌在先,否则无从知道这个企业的业务性质,比如“质量上乘,品种齐全;专车送货,以民为本”、“全四海之力,作天下文章”、“与你携手明天共创辉煌”、“根值大地,共享成长”,虽然语句通顺、意境宏大,却有些莫名其妙。
如果用传播来解释,上述口号缺乏“真正的新闻点”,也就是对产品的功能和特性、或者企业的风格、形象提炼不足,企业的企划、市场人员对自身情况了解有限,自然没法用一句话向受众介绍自己。
四、缺乏量化和实操,空口无凭
判断一个产品,基层养殖户的朴素原则是能减低多少成本、增加多少收益,如果你不能及时告诉他数据和对比情况,很可能就会被放弃——在一个养殖户一天要应付无数饲料动保经营人员的情况下,一般养殖户并没有耐心自己去揣摩。
这就让喊口号、缺乏数据和程序支撑的广告风格陷入了困境。比如有两家饲料企业一致选择了“公司名+只做好饲料”的格式,这种简单顺口的口号容易被记住,但是没有跟特定的卖点结合,煽动性不强。比如“好”的概念是什么,是技术好、工艺好、质量好、营养搭配好还是使用效果好?用了这个“好饲料”之后能达到什么效果?这些养殖户最关心的因素都没有有效传达。相比之下,打造“六元成本”、“80天70斤”这类口号具有更强的量化特性,配合系列产品的使用方案,容易让养殖户觉得简单明确,厂家也可以增加销量。
太过简单、缺乏数据支撑的口号容易被忽视,比如一个在市场上知名度、美誉度已经不错了的保育料,广告词却是“长速快,更省钱”,没有以克为单位的长速证明,也没有以元为单位的省钱证据,不易被识别记住。
又如一家企业的前期料宣称帮助养殖户“最大化PSY”,这种方向性的口号有一定吸引力,细究之下,如果细化到提高PSY的具体数量、程度,对养殖户的“定心丸”作用更佳。比如正大康地提出的“帮助您的母猪PSY多增加5头”。
五、语言拗口,“口气”太大
广告说到底是为受众量身定做的一种文体,创作人员觉得好的、有文采的,受众未必能同样感受到。比如“曹州牡丹甲天下,xx饲料进万家”、“致富万家不称最好、敢争天下先”,语言拗口,前言与后语联系性不强甚至前后矛盾,强扭一块。
另一类广告词是无限拔高,因为“意境过高”失去了“地气”。比如大打民族牌的——“争做民族饲料工业先锋”、“以科技发展民族饲料工业!”、“民族品牌,世界共享”,以及大打金钱牌的——“让中国农民富起来!”、“养亿万猪,用亿万料,做亿万富翁!”不过这类题材的广告词除了引起部分行业人的反感外,暗合了一些养殖户的民族情结、对财富的追求,有其建设性。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林远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