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伟:坚守美系种猪阵地 老品牌要重塑新活力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广三保,珠三角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28 14:03
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而言,量变要靠无数群体、个体的合力,而质变就非得靠一股先驱性的力量不可。而推动中国养猪业进入现代集约化模式的这股质变力量当属广东广三保养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三保”)。
诞生于1984年广三保是多种所有制的产物,投资合作方有中、美、港三方,决定着广三保自成立起就有着国际范围内的资源、技术、信息优势。在三方推动下,从美国引进的优良种猪、配套饲养设备和生产管理技术很快就位,1985年,一个年产3万头优质种猪和年产10万头商品猪的现代化猪场建成投产,开启了中国养猪业集约化、现代化养猪的先河。
广三保的成立从根本上撼动了中国养猪业对养猪的理解,行业人从粗放、散养的养殖方式中猛然抬头,看着广三保这一庞然大物的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的示范,发现在工厂化的环境中,壮硕的美系猪在标配的设备和饲料的照料下,有序而高效率地生长。当年在广三保参观、引种、实习的行业人如今已成为行业中坚,聊起行业旧事时仍会发出当初的惊诧——“原来猪可以这么养的!”
在成立的三十年里,广三保不惜成本保持“源头活水”,先后从美国、加拿大引进曾祖代种猪6700多头,同步分享美国最新的育种成果,在美系猪血缘的丰富程度和群体的规模方面,有着无出其右的优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视广三保种猪为“美系猪”甚至“种猪”的代称。在鼎盛时期,广三保在珠三角的猪场总的年出栏量超过20万头。
2000年以后,以珠三角为圆心往外辐射的环保风暴不断蓄势,处在风暴中心的广三保首当其冲地受到减产、拆迁的影响,该公司位于增城、深圳、顺德的规模种猪场依次关闭。这样伤筋动骨的影响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巨大的挑战,大批规模猪场在这波环保攻势下一蹶不振。
对于广三保而言,环保拆迁的故事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尾,接连折损大场,换来的是顺势把养殖战线往珠三角以外推移,以求得长久的发展。2008年广宁广三保建成,2009年阳江广三保投产,2012年开平广三保开始在粤西开花结果……时至今日,广三保旗下三个原种猪场三足鼎立,年出栏基数回归到20万头,其再生能力为行业赞叹。
2015年5月,广东省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新成立集团养猪事业部,调整权责、资源关系,以进一步发展养猪板块,统筹三个猪场的生产管理和整个养猪板块的未来发展规划。
人员和部门的调整从侧面说明了广三保大力发展养猪事业板块的决心,在当前养猪业群雄并起的竞争环境中,进一步发展的难度和挑战是可以想见的。作为新任广东广三保总经理陈汉伟对广三保的优势和有待完善的部分心中有数。在与农财宝典记者的交流中,他清晰地述说了广三保的过去和现在,也描绘了一个务实进取的未来。
成立养猪事业部进入发展新阶段
农财宝典:贵集团成立养猪事业部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是否对养猪板块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陈汉伟:养猪是集团四大主业(生物制药、养猪、饲料、种业)之一,也是投资最大的一个板块,集团于今年五月份成立养猪事业部,确定了养猪事业部的12项职能,使一个笼统的板块更加专业化,体现了集团对养猪板块的重视。
集团层面设立养猪事业部之后可以加强旗下三个猪场的交流合作,整合各自的优势经验,同时养猪事业部通过对行业政策、行业导向的解读可以为集团董事会提供信息,便于董事会对养猪事业的指导。
农财宝典:养猪事业部成立4个月来,主要开展哪些工作?
陈汉伟:过去三个猪场相对独立,各个场的负责人局限在自己的地方,不知道兄弟场做得怎么样。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对各个场的优势、特点进行总结,拿出来推广,供各自学习。具体做法是把各个场的总经理、副总经理、生产经理召集起来,分别聚到开平、广宁、阳江的广三保猪场,一起进猪场参观,然后坐下来围绕一些专题进行探讨。
比如开平猪场生产成绩好,实行了精细化管理,同时在环保、污水处理方面做得好,有完备的发电和后期沼气生化处理设备,以后政府在环保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们6月份就在开平猪场研讨这方面内容。
接着8月份在广宁猪场探讨疾病控制方面的内容,广宁广三保在近期获评为全国首批“猪伪狂犬病净化示范场”,给整个养猪板块作出了重要的探索,与此同时,针对外部疫情复杂的现状,我们完善了疾病防控制度,召开两次疫病专题会议,邀请专家进行了三次会诊,并整合永顺、华农、兽医所的专家力量进行日常的抗体监测和疫病监控。
9月份将在阳江广三保探讨成本的控制,该场的销售工作、售后服务也值得其他场借鉴。
农财宝典:这些措施有没有产生一些阶段性成果?
陈汉伟:最显著的成果是成本控制方面,在三个猪场中,围绕饲料、疫苗、兽药、水电、人工、易耗品进行全方位的成本控制,并充分发挥各个场的优势,比如阳江广三保进行定向管理,减少人员重复;广宁广三保实行成本与员工奖金挂钩;开平广三保使用沼气发电、同时提高生产成绩,降低单位成本。
反映到数据上,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单头猪的成本减少74.47元,总体减少了577万元,降幅达6.05%。由于第一季度猪价不好,种猪不好卖,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总的经济效益(销售额)减少24万元,但是利润反而增加了466万,存栏还净增3000多头,成本控制功不可没。
经历起伏后的广三保更成熟
农财宝典:广三保是中国集约化养猪的先驱,在中国养猪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相对于一些后起之秀,广三保近年来的发展好像不是很快,是什么原因呢?
陈汉伟:跟目前很多集团化、上市养猪企业(温氏、牧原、正邦、海大等)相比,广三保的发展速度和总的出栏量确实不算大。里面的原因很多,首先,跟政策的影响有关,比如环保政策实施,增城、深圳、顺德等主力猪场接连关闭;其二,跟我们稳健的发展模式有关,采用自有资金,自己找地自建猪场,而没有使用并购模式,单个猪场投资上亿,投入大、周期长;其三,跟我们的专门做种猪的定位有关,种猪事业追求的是做专做精,所以暂时出栏量不大,不像做肉猪的可以迅速上量。
农财宝典:广三保是美系种猪的代表,近年来,关于美系、丹系、台系等种猪品系优势之争不绝于耳,您怎么评价这些观点?
陈汉伟:各有优点,我们看重美系猪性能方面的均衡,它综合了体型、瘦肉率、产仔数、生产性能、抗病力等优势特性,而且可塑性强,比如通过选育,我们的美系猪在母性和繁殖力方面有明显的改进。
农财宝典:广三保种猪一直能够在市场保持较好口碑的原因是什么?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陈汉伟:我们专注做美系猪,努力提高美系种猪的含金量。自1984年成立以来,先后跨国引进了6700头曾祖代种猪,从种群规模基础、种源丰富程度上都是国内屈指可数的,而选配要有一定的量才能做好。另外,我们也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猪性状,比如现在大体重(125公斤以上)的猪在市场上受欢迎,或者说消费方面对五花腩需求增大,我们都可以很快适应并提供。我们也有足够的技术力量确保种猪的出场质量。
探索可行的发展新路径
农财宝典:近年来种猪行业高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商也开始涉足种猪销售,对此您怎么看?广三保的种猪营销策略是怎样的?
陈汉伟:电商是一种新的、时髦的销售模式,我们在猪肉方面做过一些调研,认为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作为活体的种猪,不像一个杯子、一件衣服一样可以标准化,养殖户需要兼顾健康、体型以及其他关系满意度的因素,很难绕过面对面的方式,无法仅仅通过电商实现交易。我们常规销售流程是自己先挑出合格的后备种猪,经过测定确定合格以后进入待售阶段,客户来了之后赶到出猪台供其挑选。
我们的销售模式也经历了一些变化,以前种猪不愁卖,一个猪场只有一个人负责种猪销售,只要坐在场内等着电话、等别人上门来买猪即可,做不到主动回访和技术支持。现在增配了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客户回访,提供技术支持,以后要做到像卖饲料一样卖种猪。
农财宝典:有专家说,中国是引种大国而不是育种强国,您是否认可此观点?广三保在育种上是怎么做的?
陈汉伟:中国在育种方面很落后,在努力,但目前成效不大,还有大量基础工作要做,这个过程离不开国家的力量,不是光靠一个企业就能做起来的。
我们通过引种保持着种源的丰富,并跟美国方面同步育种成果,此外配备育种中心和育种团队,并聘请高校教授作为育种顾问,努力把美系猪做到极致。
农财宝典:现在很多农牧企业都在寻求与资本市场对接,广三保有无这样的规划?
陈汉伟:我们从2007年开始做准备,打算进入资本市场,不过受一些因素影响没实现,比如市场波动大,影响了利润率、增长率等上市条件的满足,此外集团关闭了几个猪场、资本市场暂停IPO一段时间,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上市进程。
农财宝典:对于广三保未来的发展,您有何构想?
陈汉伟:广三保这个品牌有多年的沉淀,团队年轻有朝气,配备经验和技术全面的老中青力量,我们会坚持做专业的美系种猪。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指标、形成一定的标准,给养殖户提供安全感和信心。在新的种猪竞争环境里,广三保的宣传和服务工作是短板,接下来会加大力度。
此外会通过上市、并购等手段,加快发展,并向肉猪养殖、做品牌肉方面发展,实现多元化发展,延长产业链。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林远康 统筹 钟怡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