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猝死多是肠炎或扭转所致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猝死症,母猪,肠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28 14:41
母猪猝死症比例逐年上升
从2012年至今,笔者走访华北东北地区很多的规模化猪场,了解母猪的猝死症的比例逐年在升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秋末冬初尤其在气候变化异常时易发,阴雨潮湿的条件下流行,且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只均可发病。在母猪和种猪中发生率高于育肥猪,育肥猪多发于90-180日龄,种猪以繁殖母猪多发。猪只突然发病,病程极短,常来不及救治就死亡,也有不见任何先兆症状突然死亡。
营养和体况较好母猪的母猪更容易发病。该病一般无先兆症状,临床可见母猪突然卧倒,抽搐,几分钟后死亡。突然发病的母猪狂躁不安,共济失调;多数表现急性腹围膨胀,呼吸困难,皮肤及两耳微紫,突然倒地,口吐白沫,肌肉颤抖,四肢划动,皮肤苍白,角弓反张,一般体温正常,38℃左右,也有部分母猪,体温高烧不退,濒死体温稍降低,呼吸急促,来不及治疗。
病死猪只,腹部发绀,后苍白,甚至个别母猪皮下水肿。部分病死猪口鼻流出白色或血样泡沫,有的舌头外吐;有的肛门外凸或者松弛,有排出黑色或血色样便,尸体很快腐败。有的母猪后期腹泻便血。
胃肠道鼓气 回肠壁粘膜脱落
喉头气管充满泡沫,部分病例泡沫中混有血液,个别猪只肺气肿。肝脏脾脏充血,个别脾脏有破裂,腹腔积液多呈红色,肾脏个别肿大,皮质有出血点。个别母猪心外膜、心肌出现条纹状出血。淋巴结肿大或出血,主要病变在消化道,胃肠道鼓气,打开胃肠放出气体,胃内一般有大量食物,部分病死猪胃黏膜有卡他性炎症,或胃底粘膜脱落;或空肠段胀气充血,其部位食糜含有血液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严重者从十二指肠道结肠高度臌气,肠壁菲薄,弥散性炎症或坏死性炎症。
有的母猪回肠壁粘膜完全脱落,肠道内充血。肉眼可见小肠末端50厘米和结肠螺旋上1/3处肠壁增厚、呈深褶状,肠管直径增粗、变硬似橡胶管,肠黏膜变厚、坏死,内容物黄灰糊状,偶有线状溃疡、出血,含血块,即增生性出血性肠病。部分患猪浆膜下和肠系膜常见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
有的猪大肠段出现卡他性出血性炎症。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诊断,主要考虑由魏氏梭菌引起的性肠炎,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急性回肠炎,由密螺旋体引起的猪痢疾和肠扭转。
1、由于母猪妊娠期抵抗力下降,母猪妊娠前期与中期控制喂料量导致胃酸反馈性分泌减少,十二指肠内环境pH升高、碱性增强,适宜厌氧梭菌的繁殖。另,魏氏梭菌性肠炎散发突发为主,传染性较差。
2、回肠炎一般发生在后备母猪和胎龄较低的母猪上,往往感染慢性型的母猪会有粪便不成形,黑褐色粪便的过程。
3、猪痢疾发生在后备母猪居多,或更倾向日龄偏小的猪只,如果控制不当传播速度快,发病猪有弓背腹痛的表现。
4、肠扭转多发于妊娠1-2月的母猪,常常在吃食后2-3小时后突然死亡,诱发本病的因素较为复杂,胃肠道臌气是导致扭转的主要因素。
5、按其发生病变部位辨别:魏氏梭菌发生在小肠段居多;回肠炎发生在回肠部位;猪痢疾发生在大肠段;肠扭转有明显的界限部位。
防治措施
1 加强猪舍的环境控制,降低环境的感染压力。
1)梭菌、胞内劳森菌和密螺旋体等病原体,通常使存在粪便中,而且梭菌(芽孢对干燥和许多消毒剂都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一旦发生本病,梭菌会长期存留在猪舍内成为传染源,故猪舍消毒非常重要定期清圈消毒。梭菌、胞内劳森菌和密螺旋体等对用碘酸类消毒药最敏感,如:百胜-30,我们按照1:400,每平方米喷洒200-300ml配合后的消毒溶液。空圈用洗百健(泡沫清洁剂)清洗、浸泡后,清水冲洗,干燥7天;彻底消毒后,进猪。
2)降低舍内湿度,最好控制在70-80%之间。
3)做猪舍保温工作,尤其天气变化,减少应激。
4)及时清除粪便,搞好卫生。
2 加强饲养管理。
1)真正的做到全进全出。
2)不要让母猪在限位栏上度过整个怀孕期,减少母猪混群次数,保证充足的饮水。换料注意过渡时间,不要突然间换料。更要关注霉菌毒素,母猪长时间采食霉变饲料,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肠道菌群失衡等各种因素均可导致诺维氏梭菌大量繁殖诱发猝死。使用优质的饲料,在此基础上添加欧泰霉克(脱霉剂)和欧酸肥(特殊包被酸化剂),可有效避免猝死症的发生。
3)饲料不易过细,保证饲料中的粗纤维的含量,防止便秘。
4)按时饲喂。供料不正常、等待喂料时间过长,母猪因饥饿而攀爬跳动,烦躁不安,导致胃、肠道翻转,上下排气不畅,胃肠臌气,使患猪呼吸困难迅速死亡;推迟饲喂使母猪过度饥饿,投料时因超量采食而过饱;由于肠道发炎,肠道后段的细菌增殖产气,母猪容易发生胃肠扭转。
3 母猪群定期的药物保健。
1)母猪的四季保健,能够有效地预防肠炎猝死症,每三个月使用7-14天。
2)可以在每吨饲料里添加:雅定兴(替米考星)1公斤+雅多康(多西环素)1公斤。
3)正确使用抗生素,不要随意更改剂量。
4病死猪的处理。
病死猪要做无害化处理。魏氏梭菌容易产生。诺维氏菌易产生芽孢,芽孢对外界环境有很强抵抗力,存活时间长,因此必须对病死猪焚烧处理,对发病猪的圈舍及污染的用具进行有效的消毒。
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在我国瘦肉精和“问题鸡”事件后,严控抗生素使一些饲料厂停止在饲料中添加抗革兰氏阳性菌性药物添加剂,由于发病率如此高可以推断这方面因素居多。养猪场没有健全的药物预防程序,盲目添加一些抗生素是当今猪场的通病。抗生素是有很多危害,可是抗生素是人类社会离不开的产物,只有合理使用抗生素才是明智的选择。正确的选择药物,正确的药物搭配,正确的使用,才能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动物,是传染病三大要素。消毒是控制传染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消毒可以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猪只。加强对猪舍的空栏清扫、清洗、消毒、干燥,每个环节都不能少,而且工作要做细致,栏杆、漏缝地板、生产工具等等,不要有遗漏。在做好这些工作,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消毒药物的选择。我们要选择广谱的、高效的、尤其是对病毒是有特效的、对人对猪是安全的、不易产生耐药性的、廉价的,等等,“百胜-30”直接使蛋白质、DNA、RNA变性,不存在耐药性一说,而且是对病毒和细菌,都有杀灭作用,起效快,对人对猪都是安全的,“百胜-30”是芽孢类细菌最理想的消毒药物。
硕腾(中国)技术服务经理 曹海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