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不少疫苗是灭活苗,而根据灭活苗的特性,需要免疫2次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在人工高企的养殖时代,行业人士纷纷呼吁灭活苗能否打造成单针免疫省时省力?专家认为,假如将剂型做成缓释剂是可以做到单针免疫的。
何谓缓释剂?根据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缓慢释放的药剂。据南京农业大学姜平介绍,缓释制剂是根据药物动力学的原理设计的药物。对缓释制剂的释药速度、速释部分与缓释部分的剂量比例等加以合理设计、计算,使缓释制剂具有较长久的、平稳的血药浓度。
“理想的缓释制剂应能迅速在机体达到理想浓度,并能长时间的维持有效浓度。所以它的设计一定要包含速释部分和缓释部分,也就是临床上具有普通制剂奏效较快的优点,又应有普通制剂不具备的药效持久的特点。”姜平告诉记者,在兽药中,缓释剂所占比例很小,主要原因是真正高水平的缓释制剂的实际设计和制造工艺相当复杂。它不但要有良好的处方设计,还涉及到原料、辅料、生产工艺和专用设备配套等问题。对技术人员要求较高,且投入经费多、资金周转期长,限制了缓释制剂在兽药中的开发运用。
据悉,在国外,兽药缓释制剂方面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1)口服缓释剂的研究。口服制剂由于其便于给药,以及减少动物受药时的压力等优点在各国兽药的研发中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2)智能兽药运送体系的研究。开发出生物利用率高、药物作用时间长、可以通过生物自身的感应信号进行自发调节的给药体系(如在生物体内埋植药物,根据生物体温等身体状况的变化来给药)是研究的主流方向;3)靶向兽药运送体系的研究。靶向给药可以避免病变组织之外的组织受影响,避免服药给动物的生长带来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曾振灵告诉记者,与普通制剂相比,缓释剂有以下特点:⑴减少给药次数;⑵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⑶增加药物治疗的稳定性;⑷减少用药总剂量,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在动物药方面,国外20世纪80年代中期即有大量兽药缓控速释药剂型研究和应用的报道。”据曾振灵介绍,我国在兽药缓控速释药剂型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1988年华南农业大学研制了丙硫咪唑瘤胃控释剂,199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等单位研制了阿维菌素和芬苯达唑控释制剂,从此拉开了牛羊等动物抗寄生虫缓释制剂研究的序幕。
据曾振灵介绍,我国兽药剂型和制剂种类非常单一。以山东省为例,在全省210个兽药生产企业中,生产粉剂、散剂、预混剂等常规剂型的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82%。“通过GMP改造的企业,普遍增加了车间和设备,生产规模扩大好几倍,在这种供大于求的薄利润时期,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研发,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药物新剂型,才能在兽药行业中脱颖而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曾振灵认为国内兽药市场目前已经基本饱和,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
当然也有动保公司在开发缓释剂的疫苗佐剂。据山东农业大学朱瑞良介绍,目前对疫苗缓释剂的开发尚处于研究阶段,没有成熟的产品。在朱瑞良看来,假如缓释剂的疫苗开发成功,将是对产品的又一次技术性的革命。
据悉,缓释制剂剂型本身及生产技术均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对发展制剂工业水平和提高制药产业的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曾振灵介绍,剂型的研究中已出现了分子药剂学,这对剂型亚微观和分子世界的探索和对缓、控释剂的发展起着无可比拟的重大作用,必将给缓释剂提供更宽广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开发前景。特别是注射液,研究的较少,注射液的给药途径较比口服要方便得多,可减少家畜的应激性,所以注射缓释制剂将成为兽药研究发展的潜力所在。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李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