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科手术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医疗,外科手术,护理
  • 发布时间:2015-02-09 15:26

  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知识的普及,公民越来越重视自我保护。对于在医疗事故中的责任划分也大多采用了法律途径来解决。《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也加大了医疗护理的承担风险。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一般都具有抢救多,病情复杂等特点。在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如何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有效控制和降低护理风险,成为所有医疗护理人员都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能够产生护理风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潜在的护理风险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希望能够对广大医疗护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外科手术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01-0001-01

  医疗护理是一种高科技、高难度、高风险职业,与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任何临床活动甚至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诊疗护理活动都带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外科,护理风险大大增加。尽早发现和预防潜在的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 护理风险的分类

  常见的护理风险分类分为6类:

  1.1 给药类,指各种途径的给药(包括输血和血液制品)。

  1.2 技术操作类,指吸氧、吸痰、口腔护理、灌肠、导尿等。

  1.3 患者意外类,如压疮、跌倒、烫伤、导管脱落、化学药物外渗等。

  1.4 护理服务类,如护士脱岗,态度差,动作粗鲁,沟通不到位,缺乏责任心等。

  1.5 护理记录类,如漏记、错记,记录不及时,涂改,与医生记录不符等。

  1.6 护理管理类,如护理人员配备不够,规章制度不健全,物品配备不充足,抢救物品未处于备用状态等。

  2 潜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2.1 来自患者的风险。

  2.1.1 心理因素风险。创伤外科患者大多数为意外受伤,面对出血、疼痛和裸露的伤口表现为紧张、恐惧心理,担心患肢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在生理和心理均承受巨大压力[1]。这种紧张刺激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加快,加重出血、休克,不利于手术的进行。同时患者对疾病、麻醉方法、手术过程不了解,使患者烦躁不安,切口疼痛是术后患者最普遍、最重要的反应,疼痛可使患者烦躁不安,这种烦躁的心理也不利于手术切口的愈合。

  2.1.2 其他因素风险。有些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疾病特别是突发疾病的影响,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容易产生不良心境,特别是遇到医疗费用超过他们的预期时,容易导致过激行为,引发护患冲突;部分患者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对护士不尊重,容易导致护患关系紧张[2]。

  2.2 来自护理人员的风险。

  2.2.1 未严格执行护理制度。护理人员未严格按照护理制度进行各种护理操作而导致护理缺陷发生,所致风险发生率高、损害大、后果严重。如果不严格执行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可引起一系列护理差错,甚至发生严重医疗事故,术中不执行三清点制度,忽视清点制度的重要性,可致术中物品数目不清而影响手术顺利完成,以致使物品遗留体腔,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易接错患者,开错部位、输错液、输错血等;如果不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可能会发生术后伤口感染[3]。

  2.2.2 不能充分评估潜在的护理风险。针对各类手术的操作流程,逐项对应进行查找容易存在的风险点,根据风险性质制定一定措施,形成风险防控预案;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专科护理过程中熟练处置风险的能力;建立风险监控的工作机制,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资深护师为成员的风险控制领导小组,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环节管理,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2.2.3 护理记录风险。有些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不重视,如随意记录患者体温、血压等;护理观察不细致,医护记录不相符、内容不连贯、没重点、专科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能真正做到“做我所写、写我所做”。

  3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3.1 术中高风险护理项目的管理。外科手术护理风险主要贯穿在手术作业、病情处置以及抢救患者等流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端正的工作态度,才能够有效降低术中的护理风险。相关的医护人员应对术前接患者、患者身份核对、手术期间护理安全以及术后患者护送、恢复期病房护理等流程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从而减少和预防潜在的护理风险[4]。

  3.2 实施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风险管理就是将风险事件的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其关键是风险识别,即发现护理操作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并进行预见评估,有针对性地制订防范措施。通过积极改善服务态度和加强风险防范教育,重视对护理环节中不安全事件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从而不断提高了护理质量。

  3.3 转变观念,完善手术风险管理机制。手术室的管理者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不严、失控、安全意识薄弱、措施不到位、监控不严、对所属人员业务技术素质培训不够、对存在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是手术室管理的风险所在。所以风险管理要从多方面抓起,通过优化组合,科学进行人员管理、细化规章制度、合理排班、调整工作程序、加强法律认识、规范技术操作、改变僵硬的工作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5]。

  3.4 加强人文关怀,提高患者满意度。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是患者治疗的主要需求。通过风险管理,使护士从患者的角度去看待疾病和健康,理解患者对手术的期望,重视患者的心理体验与感受,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及人格,疏导不良心理,满足患者合理要求,通过健康教育取得配合和信任。

  4 总结

  据统计,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外科最多,因此,风险管理在外科临床护理中很重要。护士是医嘱的具体执行者,又是观察病情的前哨兵,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长,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要认识和重视护理风险的存在,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积极的护理风险意识,靠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风险,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戴青梅,陈丽英,徐雪艳,等.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6,6(8).

  [2]王爱平,赵树兰.护理高风险事件及成因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2007,11(7).

  [3]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

  [4]李丽,刘效锋,潘世丽.护理操作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

  [5]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

  安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