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并发症的护理与观察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三叉神经痛,并发症,护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2-10 08:01
摘要:目的:研究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并发症上(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总结相关护理体会。方法:择取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入院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100例,全部行以微血管减压术,术后进行精心护理,患者恢复后进行随访。结果:100例患者中有91例患者在行以微血管减压术之后,三叉神经疼痛度减轻或消失,总有效率为91.0%。术后发生听力问题或面部神经功能性障碍的各有2例,术后症状恶化4例,死亡1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对于三叉神经痛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具有非常明显的治疗效后,只要保证手术操作的标准和术后对患者的精心护理,便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并发症;微血管减压术;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01-0016-01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体现为三叉神经所在区域的复发性短暂剧烈疼痛。原发性的三叉神经痛尚无公认病因,现有结论分为脑桥间发生病变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异常放电两种。继发性的三叉神经痛通常被认为是颅脑内外病变引起的疼痛,临床表现为神经麻痹、面部感觉迟钝、咀嚼肌瘫痪。目前,国内外主要的临床治疗方式是微血管减压术[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入院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100例,其中有男性40例,女性60例,年龄为40-67岁,平均年龄为(53±2.5)岁。全部患者均呈现出如下发病特点:疼痛呈周期性复发,疼痛仅限于神经支配区域、临床上未呈现出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症状。具体病症表现为:单侧面部呈现反复性剧烈疼痛,持续时间为数秒或数十秒不等,说话、进食等动作都会引发疼痛,疼痛停止后的间歇期无疼痛感。对100例患者行以CT和核磁共振检查,未发现颅内发生病变,全部患者均确诊为原发性质的三叉神经痛。
1.2 方法
为100例患者全部行以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进行全身麻醉,为患者取侧卧位,于患者耳后的S形头皮处下刀,切口长度由患者的胖瘦及颈长决定[2],通常为50-80mm。骨窗位置取自于乙状窦和横窦的转弯处,长度约为20mm。由于切口较小,对血管的操作及其精细,因此全程都要在显微镜下进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术后7天内,三叉神经痛导致的面部疼痛和发作频率是否有所缓解。
显效:症状减轻或消失,无并发症。
有效:症状有所缓解,但术后出现并发症。
无效:症状恶化,或患者死亡。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行以微血管减压术的100例患者,有91例三叉神经疼痛度减轻或消失,总有效率为91.0%。术后并发听力障碍或面部神经功能性障碍的各有2例,术后症状无缓解4例,死亡1例。
3 讨论
关于三叉神经痛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在病情发展初期,患者服用卡马西平等药物可以有效阻止电击样剧痛的发生。但是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药物的用量随之加大,疗效却越来越不明显。药物剂量的加大会导致皮肤敏感、精神状态不佳、血小板的数量也会随之减少[3],这些不良反应加剧了患者的痛苦。医学界目前认为血管压迫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因此,微血管减压术也是从解除血管压迫这一切入点来着手。
针对头部神经于血管密集的特征,术前要认真阅读MRTA,熟练掌握三叉神经附近的血管神经分布,术中注意力度,轻牵柔拉,以免用力过度造成桥静脉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进行探查时不要触碰岩静脉,保证血液回流,以避免小脑突发梗死。若发现岩静脉与三叉神经发生粘连,要进行凝断,避免再次对神经造成创伤。
三叉神经痛的并发症要对症护理。首先,对于并发颅内低压的老年患者,要为其保持平卧低头位以缓解眩晕、恶心症状,若患者经常呕吐,则要及时清除患者口鼻中的异物;若患者能够正常进食,则可以为其多服用淡盐水,护理2-3天后患者即可康复。其次,对于颅内出血这种低发生率、高死亡率的并发症,术后要及时调节颅内压力,术后2天内保持卧床状态,以免头部发生剧烈运动。为了避免患者死亡,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病体征,血压、呼吸、脉搏、意识状态等。一旦发现,要立刻报告医生,进行CT检查,开颅手术。另外,面部功能性障碍也是三叉神经痛术后经常出现的并发症,致病原因通常是手术操作不当神经牵拉过度引起的神经障碍。该症通常表现为咬合无力、口歪眼斜、单侧面部麻木等,护理人员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要引导患者于非患侧进食,进食后协助患者清洗口腔,对于眼斜导致眼睑无法完全闭合的患者,可以在其角膜涂抹金霉素眼膏以避免发生角膜炎。另外,还需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防治感染,晚期患者可以适当辅以针灸治疗,患者通常于30-90天内症状发生明显缓解。
结语:
微血管减压术可以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及其并发症,若要提高术后恢复效果,需要保证标准手术操作,及术后对患者的精心护理。
参考文献:
[1]孙有树,冯胜利,杨继学.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4):64-65.
[2]余吉,袁苏涛,林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2(09):26-28.
[3]陈锦镜,汤汉心,林喜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0):13-14.
柏诗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