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产科护理风险及管理措施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医患关系,产科,护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2-10 07:50
摘要: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患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由于人们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产科护理过程中频频出现医患纠纷。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只有做到强化质量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将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朋友一样对待,才能真正做好这项工作。本文就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做了深入探讨,以求改善国内医院产科护理之现状。
关键词:医患关系;产科护理;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01-0015-01
病人护理过程中,病人不会出现法律允许范围之外的死亡、缺陷、障碍、身体损害和心理损害,被我们称之为产科护理安全。产科护理安全的质量和母婴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产科也成为了当前国内医院最容易出现纠纷的一个科室,怎样做到产科护理安全管理,成为了严峻的话题,笔者对此谈谈自身一些看法。
一、国内医院产科护理的风险因素
1、时间因素
在医院出现新护士值班、夜班、节假日、交接班等情况,以及医院出现突发事件而导致人员紧缺情况时,医院的防范意识容易放松。目前,国内有一些医院在夜班未按照护理等级巡视患者,交接班过程十分随意,没有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导致本来不该出现的悲剧出现。
2、医院环境及设备因素
部分医院环境和设备、用药上存在问题,比如说:医院湿度和温度过高、照明不足、空气太过潮湿等,医院没有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定时杀菌消毒,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1]此外,医院也存在设备老化、性能减退的现象,影响了手术抢救和治疗的效果,即使有一些新的设备引入,但没有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医疗人员很容易在操作中出现差错而出现问题。
3、医院管理因素和医护人员因素
3.1 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主要分为三点:护理人员资源配置缺乏合理性、没有将医院制度落实到位、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这三点也是影响产科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
3.2 医护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医护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目前国内有很多新护士都缺乏产程观察经验、接生经验和产后观察经验,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到位直接导致了护理安全受到威胁,而这些缺乏技术和经验的护士有很多都是合同制护士、实习护士、进修护士以及没有取得护士执照的护士。第二,医护人员没有责任心。有部分护士缺乏责任心,护理过程中很少和患者进行沟通,缺乏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遇到一些难缠的患者时,容易出现情绪化举动,失去了患者的信任。[2]同时,接生过程未按照规程进行、接生时没有认真检查、没有按照隔离消毒的规定进行操作、没按照要求听胎心、观察生产等,都属于产科护理的风险因素。
二、国内医院产科护理的管理对策
1、加强产科护理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护理人员在产科护理安全的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可以对陪护人员及实习生以内的所有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卫生法规、护理安全的教育,让全体医护人员都能够自觉、主动的去维护护理安全。在进行护理管理时,一定要提前预见护理风险,对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加强管理,从而对没有出现的危险起到防范作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具有风险,只有加强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护理人员在执行产科护理时学会用法律来武装自己,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减少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纠纷与差错。
2、做好护理文书管理工作
相比于其他科室的患者,产科患者有病情变化快、病情不稳定等特点,产科护理稍有差错,都会严重威胁到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安全。因此,产科护理人员要及时、准确的做好护理文书的填写,确保护理文书信息内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要从法律角度去填写文书,客观、真实、严肃对待护理文书的填写,填写过程中随时和医生沟通,确保护理过程的缜密。
3、护理过程中做好医护沟通工作,建议良好医患关系
由于产科护理工作有具体性、直接性和连贯性等特点,想要提升产科护理质量,就要从医护沟通方面入手,以确保产妇能够早日出院。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助产人员要做好随时监护,产后同时要做好新生儿监护工作,以便出现任何不良情况时及时向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诊疗信息。如果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医护沟通,很容易导致对产妇现状的错误认识,埋下医患纠纷的隐患。[3]护士长要在每周进行一次大调查,及时听取医生的意见,在患者群体中展开调查,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改进问题,促进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4、提高产科护理重点环节的风险监控力度
除了上述两点对策外,护理人员要做好环节质量、基础质量的监控工作。护士长要紧抓实习护士、进修护士、新护士等一些缺乏经验护理人员的管理,对产妇、新生儿、特殊情况产妇做好重点监控工作,在交接班、夜班等时段时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对于节假日、工作繁忙时段等出现的人员问题要做及时的调整,严禁护理过程中出现任何不规范行为。
5、更新产科设备、提高人员素质
妇产科老化的设备,要及时的更新换代,防止在接生或护理过程中出现设备问题,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要对产科设备做及时的检查和护理,确保设备功能的正常使用。[4]与此同时,还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养其高尚的道德素养,增强工作责任心,确保产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总而言之,护理风险在妇产科中无处不在,但也不是无从防范的。要防范护理风险,一定要从管理机制、监控力度、医护关系以及医院设备和医护人员素质上入手,总结当前医院产科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对症下药,才能保证产科护理工作质量,使产科护理达到优质、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侯艳青,张彩霞.对科室护理安全管理方法的思考[J].当代医学,2010(1):117.
[2]孔福仙,何松明.基层医院护理部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0(2):362-363.
[3]王素美.腹腔镜手术中的护理风险与防范[J].淮海医药,2010(1):74-75.
[4]周莉.预防性控制在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104-105.
郑永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