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血常规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探讨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血常规检查,静脉血,末梢血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2-10 07:44
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静脉血与末梢血对于血常规检验的影响。方法:对经体检合格后接受血常规检验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试验,分别为静脉血实验组和末梢血实验组。末梢血实验组进行采集末梢血进行检验,而静脉血实验组进行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通过对比静脉血实验组和末梢血实验组两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检测值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指标检测值对比测试后,静脉血实验组的指标检测值偏差比末梢血实验组的指标检测值偏差要小。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常规静脉血检验比末梢血检验更为准确。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静脉血;末梢血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01-0013-01
作为临床上最基础的常规检查项目,血常规检查是最能体现出人体生理状态的检查项目。目前血常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但是由于血常规检查工作相对繁重,因此很多医院的医师在进行检查的时候都采用末梢血,提取人体指尖、耳垂部分的血液进行血液细胞分析,而目前临床关于血常规检测采用的是静脉血或是末梢血尚未达成共识。本文笔者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接受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分别采取静脉血血常规检查及末梢血血常规检查,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检测数据。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到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45例患者,将其中进行进行静脉血血常规检查的设定为静脉血实验组,静脉血实验组患者共计23例;进行进行末梢血血常规检查的设定为末梢血实验组,末梢血实验组患者共计22例。静脉血实验组与末梢血实验患者的年龄构成基本相同,两组人员接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以及居住环境等因素基本相同,且两组人员均没有患有较大的疾病。
1.2 实验方法
静脉血实验组采取的是清晨空腹肘静脉法,也就是患者要在早上空腹且不饮水的情况下进行3ml静脉血采集。采集时候医师要选择适宜的抽血位置并采用酒精棉进行局部消毒,将采集的静脉血放入血常规专用抗凝管,并且保证血液与抗凝剂充分融合,为保证充分融合应将试管进行摇匀;动脉血采取的是清晨空腹指尖血,也就是要求患者要在清晨空腹不饮水的情况下进行3ml末梢指尖血采集。血液采集的时候,采集时候医师要选择适宜的抽血位置并采用酒精棉进行局部消毒,将采集的末梢指尖血放入血常规专用抗凝管,将试管进行摇匀操作,保证血液与抗凝剂充分融合。
1.3 仪器使用与指标
被试验采取的是进口先进的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能够全自动完成血液的检查。医师将采集并且分类后的血液放入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中进行血液分析,且选择的抗凝管为优质产品,试管内所含抗凝剂的浓度为1.4g/ml。当使用的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工作一个小时之后,把各项参数值控制在正常范围,使用样剂进行校对测试,当校正完全后,方可放入待测血液样品进行血常规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检验,采取的相对估计。为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试验采用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进行一下五项指标测验: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中间细胞以及血小板。通过分析下表1末梢血与静脉血样本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可知,对比静脉血实验组以及末梢血实验组样本的各项指标参数可知,末梢血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指标检测值要高于静脉血的指标,末梢血样本的血小板计数值则低于静脉血,而中间细胞百分比则无较大差异。本次实验均满足P<0.05,因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对于各项体检活动也比较热衷。而血常规检查作为能够全面反映体检者身体状况,能反应体检者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从而及时发现体检者身体的疾病特征,做到及时发现,即使解决。同时随着临床医学超微量、个性化、高度自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体检设备被运用到临床检查当中,这也为血常规检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通过临床医疗工作中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检测,可以对于体检者血液成分进行组分鉴定,进而可以判别出体检者身体是否出现病理特征,如果出现病理特征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发生病变的组织或者器官,进而为医师的治疗提供参考。
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对于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进行血液检查的时候如何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临床中静脉血与末梢血是最常用的血液标本,但是由于两者在细胞成分、化学组成等生物、化学特征方面均有较大变化差异。通常由抽取肘静脉血来获得静脉血标本,而末梢血通常选择耳垂血或者指血,而末梢血的操作流程较为简单方便,且需要采集的血量相对较少,因此在血常规检查中得到普遍应用。但是与静脉血相比,末梢血的血液循环比静脉血要差很多,且动脉血采血情况、温度等其他因素会对其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与实际值存在较大差异,这就给血液成分鉴定带来较大的误差。
参考文献:
[1]张冬蕊,张志琴,严国栋.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2]刘先华.采血方法及检测时间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J].检验与临床,2010.
[3]梁华英,黄胜,洪流.末梢全血和静脉血待测时间对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J].吉林医学,2009.
李小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