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年患者的骨科治疗模式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老龄化,老年骨科,手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2-10 09:53
摘要: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出发,根据老年骨科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进一步在目前骨科治疗模式的基础上探索老年骨科的治疗模式,以期评估老年骨科患者手术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骨科;手术风险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01-0073-0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的转变,今天的骨科医师,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老年骨科患者,因此有必要对目前老年骨科患者的特点做一些总结,以进一步探讨更完善的老年骨科治疗模式,评估老年骨科患者手术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 老年骨科患者的病情特点
症状不典型:老年患病与青壮年比较,症状和体征常不典型,往往自觉症状轻而实际病情重。这与老年人的衰老、感受性降低、反映迟钝、免疫机能低下等有关[1]。多病共存:当进入老年期后,各脏器系统相继发生病变,患病时常为几种病变并存,被称为多发病变。因此临床表现复杂,既可以一病多症,也可以一症多病,使治疗增加复杂性,导致较高并发症、死亡率[2]。
病情发展迅速:由于老年人心、脑、肺、肾等多种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在遭受创伤、感染、出血性疾病的情况下,病情很容易迅速进展而加重病情,引起意识障碍;同时老年人的脏器和组织重量减少,呈萎缩状态,老年人的代谢较青年人平均减少10%,而老年人的口渴中枢反应迟钝,轻微的因素即会引起水和电解质的紊乱[3]。
2 老年骨科患者治疗上的特点
2.1 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特点大部分老年骨科患者都不是单纯的骨科疾病,往往是多病共存,而且这些并存疾病多是慢性内科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入院后仍需要进行系统性治疗,以便更好的配合手术,这就决定了老年骨科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除了和其他骨科患者采取同样的措施外,还要根据基础疾病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4]。
2.2 多科医师协作的特点许多研究资料显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人,其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老年骨科虽然属于外科治疗范畴,但又有自身特点,除了应该具备普通骨科的治疗原则及方法外,还需要内科和骨科医师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创伤的大小、手术时间的长短、人工内植物的复杂程度、内置物是否留有抗生素不能到达的死腔等因素来共同确定一个个体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以求达到最好的疗效[5]。因此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前、中、后的治疗方案及原则除了需要专业的骨科医师外,还需要内科医师给与保驾护航,使手术顺利进行。
2.3 新老年骨科治疗模式的探讨我院针对老年骨科患者增多的趋势建立老年骨科,共开放床位40张,收治年龄在65岁以上的骨科患者,其中尤以创伤骨科患者居多[6]。科室以骨科医生为主同时配有相关专业的内科医生,麻醉师相对固定,这样就使得患者在术前能有一个良好的内科疾病调整机会,使之能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术中有内科医生的积极参与使之更专业化,术后可有一个良好的内科医师保驾护航[7]。麻醉科医生相对固定可增加麻醉医生的实践机会,患者术后镇痛更专业化。术前骨科、内科、麻醉科一起会诊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评估降低手术风险,这样使患者内科疾病、骨科疾病均得到全程专业化治疗,同时使内科医生、麻醉科医生更了解不同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科室的一切工作都是为骨科患者治疗成功服务[8]。
总之,随着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多,加之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当他们遭受到各种创伤需要骨科处理时,故笔者认为,有条件的医院,应该建立一个专业的老年骨科单元,这个老年骨科单元应该由多科医师(包括骨科、内科、麻醉科)、护士和治疗师参与,经过专业培训,将老年骨科患者的手术、治疗、康复等有机的融为一体,使更多的老年患者得到及时、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3 老年骨科患者手术风险
老年人的代谢机能下降,各器官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低下,耐受力也下降,而手术本身对机体就是一种创伤,近年来,国内有许多学者推出了多种计分标准[9]。年龄、心肺功能、营养状态、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和血压水平、电解质平衡情况、屏气耐受能力、伤前活动状态等都直接影响患者的麻醉及手术耐受能力以及手术后的康复效果,因而需要根据这些方面来进行风险评估。我们主张对于评估高分组患者,一般可进行特大手术、大手术及中、小手术[10];对于评估低分组患者,只进行中、小手术或保守治疗,原则上不能进行大手术或特大手术。在准确判断各系统功能情况的基础上,积极与内科医生合作,制定周密的药物治疗方案,尽可能将各脏器功能调整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务必在较短时间内控制并存病,否则应考虑延迟手术[11]。
4 结论
老年在伤病发生时,常合并有其它老年病,给治疗增加了难度。在全面做好围手术期各项准备工作,了解其伴发病及身体健康状态下手术仍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可以起到任何药物都起不到的作用,有助于早日康复,并可防止原老年病的恶化,术后加强护理,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注意并及时处理术前伴发病,对于骨折患者指导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病人的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梁俊生.老年骨科治疗模式的探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2).
[2]徐江波,袁宏,赵喜滨,王浩,瓦力斯,孙俊刚.520例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风险因素相关性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10).
[3]李增春,蔡俊丰,王振平,李国风,张振,朱文辉,尹峰,王予彬.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风险与防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24).
[4]费振国,郎金波.浅谈骨科围手术期的伦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0(03).
[5]黄河,宋涛,吴永涛.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特点及手术处理[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1(02).
[6]董永伟.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13).
[7]张小斌,郝立波,王继芳.人工关节生物被膜感染的诊断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06):342-344.
[8]张威,甄健存,邢颖.载抗生素骨水泥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6,(20):1587-1589.
[9]陆维举.骨与关节感染[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51.
[10]郝丽杰,冯明.老年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易感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09):1141-1142.
[11]李岩.抗生素相关性腹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13):1012-1013.
窦小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