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的研究进展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护理,医疗,人文关怀
  • 发布时间:2015-02-10 10:13

  摘要: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类分级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现状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了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护理不良事件的良性转归,避免不良事件重复发生,更有效的做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01-0088-02

  护理不良事件在护理实践过程中重复发生,患者安全遭受挑战,如何规避不良事件重复发生,为护理安全管理寻找对策是当前护理管理者们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1]。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对于发现不良因素,防范事故,保证患者安全和维护患者利益都是有益的[2]。近年来,不良事件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及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远不及实际发生的数量[3]。因此,建立一个通畅的、能主动报告的护理不良事件系统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护理服务的必然趋势。

  1 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和分级分类

  1.1 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

  美国将护理不良事件定义为病人在接受护理导致的伤害,使得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了残疾,或者两者皆有[4]。我国尚未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界定,很多学者认为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伤害,在诊疗护理实践中可能影响病人治疗效果、造成病人治疗时间延长、给病人增加经济负担及痛苦,同时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事件[5]。还有学者认为: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中发生的、不在预计中、通常不愿意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用药错误、跌倒、走失、误吸、烫伤或窒息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意料外的护理意外事件[6]。

  1.2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分级

  学者们依据不同的标准,以不良事件造成的分类伤害进行分类,分为5个类别的伤害。无伤害:患者未造成伤害。轻度伤害:患者有伤害,不需或仅需稍微的处理或观察。中度伤害:患者需额外的评估或观察、简单的处理。重度伤害:患者需延长住院时间或会诊等特殊处理。极重度伤害:患者永久残障或功能障碍[7]。国内相关行政部门根据级别将不良事件分为:警告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隐患事件四种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可以分为0至VI级:0级是指事件在没有落实到患者身上,操作前被终止;Ⅰ级是指事件已执行,但患者未造成伤害;Ⅱ级是指轻微伤害,患者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Ⅲ级是指中度伤害,患者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Ⅳ级是指重度伤害,患者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V级是指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是指死亡[8]。

  2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状

  根据英国卫生部2000年的报告估计,一年约发生不良事件85万件,占10%;新西兰和加拿大发生不良事件的也在10%左右。有文献报道,英国有96%的护理不良事件没有报告出来,而在加拿大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率仅为7.5%。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准确统计出不良事件的数量。从2002年9月1日起,各省卫生行政部门鼓励当地医疗机构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情况汇总上报,由于种种原因,各地上报的情况不平衡,因此我国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报告率<1%[9]。

  3 导致护理不良事件难于报告的原因

  3.1 管理因素

  目前我国上报系统不完善,2006年首次提出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倡导非处罚性不良事件报告系统,2008年出台的《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与国际接轨,增加了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的内容,各家医院相继出台了一些自家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但上报流程比较复杂,对于填写繁琐的材料护理人员大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其次某些医院在上报时会公开上报者的身份,碍于面子而不愿意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

  3.2 个人因素

  哈佛大学Leap博士提出,在发生差错后担心受到惩罚是当今影响促进医疗机构患者安全进程的最大障碍[10]。当发生不良事件时,相关概念,是否要上报、上报流程,不清晰,尤其是一些还没有给患者造成任何伤害前就已经采取措施纠正的事件,国外有调查显示,在不良事件上报中,有50%的护理人员不认为患者感染是不良事件,有75%的护理人员不会将压疮作为不良事件上报。

  3.3 文化因素

  由于文化的制约,各级管理者在讨论不良事件时往往只考虑到个人失误,而很少去研究当事者的心态以及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一些客观因素,如管理制度、流程、环境等角度分析。同时采取了惩罚的方式,导致已经发生的不良事件的宝贵经验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分享,反而使患者继续处于种种安全隐患当中。另外有些单位将绩效考核直接与不良事件挂钩,这些文化氛围使得护士缺乏安全感,不愿意主动报告工作中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

  4 促进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管理

  4.1 建立健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机制

  在欧美等国家采用鼓励电子化主动上报不良事件。通过研究表明: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电子化以及上报数量的提高,对不良事件进行系统的原因调查,分析,对整改措施进行整理分析,并在行业内共享,从而减少类似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目前,国内一些护理管理者注重不良事件网络化报告系统的构建,但还处于初期阶段,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目前上报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包括电话直报、书面报告、邮件报告等。报告系统要具备非惩罚性、保密性、独立性和时效性,使相关部门及时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与反馈。

  4.2 建立“病人安全为先”的安全文化

  将病人安全为先的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及执业后教育中,贯穿于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中,引导护理管理者及护士“公开缺陷,无损于病人于先”这一理念的认识。医务人员意识到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可以规避错误重复发生,从中不断总结经验,正确面对,主动报告,从而分享学习。报告不良事件就是为了避免同类差错再次发生的人文境界。

  4.3 提倡人文关怀,减轻护理人员压力

  在工作中发生不良事件将会使护士产生心理问题,如护士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对自己的能力怀疑,不敢面对患者、同事、领导。此时需要必要的正确的关心与引导。护理管理着要通过人文关怀来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使其获得认可感和信任感,使护士正确认识并提高不良事件的上报意识。

  4.4 改变原来的责备文化,提高员工上报的积极性

  鼓励护理人员提出个人意见或建议,采用“头脑风暴法”的讨论进行质量持续改进。对发生不良事件的护士采取非惩罚措施,改变“责备、羞耻文化”的束缚。

  综上所述,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对保证病人安全、规避不良事件重复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护理管理者应借鉴国外及其他行业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完善我们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系统,全面有效的保障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罗月英,刘敏.应用系统管理理论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7):51-53.

  [2]中国医院协会.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0.

  [3]胡荣,郑玲.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1).

  [4]蒋乾坤,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研究现状[J].右江名族医学院学报,2011,3:364-365.

  [5]汪晖,朱娟,徐蓉,等.护士对无惩罚性自愿报告差错管理方式认知与态度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17):45-47

  [6]任中杰,美国的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华院管理杂志,2006,22(6):425-427.

  [7]韦武燕,邓春华.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0,25(18):20-21.

  [8]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http://www.cha.org.cn/accident-report/common.aspx.

  [9]臧宝华.某二级医院130例护理不良事件与差错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34):3175-3176.

  [10]龙艳芳,李映兰,郭燕红.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5):16-20

  黄奇云 蒋青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