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颅脑损伤,交通事故,护理
  • 发布时间:2015-02-09 15:58

  摘要:目的 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因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气管内套管的护理与针对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进行针对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缩短患者的感染时间,降低病死率以及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01-0004-02

  颅脑损伤是一种由外力作用于头部所引起的损伤,交通事故、工伤等引起的颅脑损伤较为常见。重型颅脑损伤通常是指因颅脑损伤昏迷6h以上或是再次昏迷的患者。在临床上,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会出现意识障碍、舌根后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以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从而导致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难甚至缺氧[1]。因此为了保障患者的正常呼吸,多会采用气管插管的方法辅助患者进行呼吸,但是由于此种方法非常容易使患者的肺部发生感染,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所以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尤为必要。本研究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因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求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因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60例,均经过头颅CT或者MRT确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8分,气管切开后,肺部有所感染,但生命体征较为平稳。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29~53岁之间,平均年龄(38.7±10.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在28~52岁之间,平均年龄(36.5±9.9)岁。两组患者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并无其他内科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上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如下:对患者的病房做好通风措施,保证其湿度达到适宜的程度,同时对患者的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处理,保证每天两次,每次1h,并对病床、床头柜、桌椅、地面等处做好消毒措施,防止细菌的大量滋养;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每日进行4次为佳,护理时应当根据患者口腔内的pH值选择相应的清洁液,当患者口腔内的pH值<7的时候,应当采用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清洗,当患者口腔内pH值>7时,应采用硼酸溶液,当患者口腔内的pH值呈中性时,可选择采用0.9%的NaCl溶液或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清洗[2];对患者的鼻饲进行护理,每次对患者进行鼻饲之前应当检查患者的胃管是否在胃内,且鼻饲的量应当控制在200mL之内,在患者进食时,需要将床头抬高15°—30°,以降低细菌的移居;体位护理:帮助患者翻身扣背及相关的吸痰工作,一般患者的吸痰是每小时2次,每次要进行5min到10min,患者在吸痰前需要让患者先吸3min的纯氧,防止患者出现缺氧反应[3];药物护理:对患者适当地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的发生。在整个操作的过程中,要严格的做好无菌操作以防止不必要的细菌感染。

  1.2.2 观察组

  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气管内套管的护理与针对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气管内套管的护理时,应当注意及时地清洗并对气管内套管进行消毒,每天2次为宜,此项护理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患者的痰痂对套管造成堵塞。同时要正确的固定好外套管,并且随时要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到松紧适宜。在这个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要密切的关注气囊的变化,查看是否发生漏气等情况,从而保护好患者的颈部血管以及患者的皮肤等,防止感染的情况发生。其次就是相应的心理干预,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也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护理干预,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要让患者与患者的家属了解到这种病情的病因与风险,在早期做好相应的心理工作,让患者与患者的家属理解并配合相应的治疗。同时对于意识比较清晰的患者,要消除其紧张与恐惧的心理,多鼓励患者,让患者具备一种安全感,同时在治疗后期,拔管之后,要鼓励患者都讲话,这样才能够让声音尽早恢复[4]。

  1.3 评价指标

  经过护理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体征消失、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体征有所好转、体温逐渐下降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体征无明显好转、体温持续高热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对于研究中获取的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参数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24h的强化护理干预极大地促进了患者的康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其早期死亡的原因主要是严重的颅脑损伤,这种死亡的因素一般都是原发性与继发性的,而导致重型颅脑损伤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各种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就是其中一种主要的原因,可以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与患者的死亡是成正比关系的。而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有许多方面,比如说重型颅脑患者因为需要长期卧床而使得肺泡膨胀不够,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因为意识不清楚,而使得患者的吞咽发射等方面的功能减弱或者是直接消失,使得呼吸出现障碍,同时会伴有误吸等症状,患者在做完手术之后,免疫系统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很可能导致患者肺部出现感染的主要原因[5]。

  本文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可以了解到,护理干预对这类患者的重要性。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气管内套管的护理与针对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患者而言,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严格的无菌操作观念,而且护理人员还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性与爱心,这样才能够及时的发现各种异常,以控制与防范肺部感染的发生,从而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综上,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在常规护理中,加强相应的基础护理工作,给予有效的综合护理,能够很好的保证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杰,蒋小兵,王金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211-212.

  [2]朱华云,刘亮宝.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55例综合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9):78-79.

  [3]杨超兰.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5(11):98-99.

  [4]张晓红.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护理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5(7):408-409.

  [5]王海英,王本艳,张艳.气管综合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8):94-95.

  卢昌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