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陪ICU医院感染调查与护理干预措施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ICU,感染,护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2-09 16:11
摘要:目的 对无陪ICU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生感染的原因,并总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统计干预前无陪ICU(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针对问题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并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 干预前,无陪ICU医院感染率为16.02%,干预后降至4.58%,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年龄段感染人数和各部位感染率均明显下降。结论 加强ICU病房管理,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控制感染源,打造优良环境,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合理运用抗生素对于降低感染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ICU;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01-0007-02
无陪ICU医院感染是指在重症监护室这一特殊环境下发生的院内感染。因ICU病房收治的患者均有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机体抵抗力弱等特点,外加各种入侵检测的开展和介入治疗的实施,使得此类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其感染率较一般病房患者更高,且可多次感染,导致救治效果不佳、住院时间加长、医疗费用增加,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是抢救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1]。建立完善可行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对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了解ICU医院感染情况及应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为目的,展开研究,经数据整理和分析,现已形成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3年1月(护理干预开展前)共收治824例ICU住院患者,男425例,女401例;年龄(15~75)岁,平均(48.9±6.2)岁;住院(1~10)天,平均(5.1±3.2)天。2013年2月-2014年11月(护理干预实施后)共收治830例ICU住院患者,男418例,女412例;年龄(12~83)岁,平均(50.01±7.2)岁;住院(1~9)天,平均(4.8±3.5)天。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分组研究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控制科上报的资料对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部位等进行统计。统计护理干预前(2011年3月-2013年1月)ICU患者的感染率,及护理干预后(2013年2月-2014年11月)ICU患者的感染率。对2011年3月-2013年1月ICU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干预经验。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感染率变化、年龄分布变化、感染部位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为保证科学性,数据的收集及分析均由专业人员操作,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7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包对得出的清洁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经观察发现经护理干预后,感染率从16.02%下降至4.58%,干预前后感染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干预前感染年龄分布:40岁以下共18例,40岁~60岁共24例,60岁以上共90例。干预后感染年龄分布:40岁以下共7例,40岁~60岁共15例,60岁以上共16例。
2.3 干预前感染部位分布:呼吸道62例,胃肠道20例,泌尿道40例,其他10例。干预后感染部位分布:呼吸道12例,胃肠道10例,泌尿道10例,其他6例。
3 讨论
引起无陪ICU医院内感染的因素较多,主要原因包括:①侵入性操作,如插管。插管操作是主要的侵入性操作,容易引起患者出现感染,感染率可高达72.08%[2]。②机械通气引起的肺部感染。在绝大多数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需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当呼吸机管道消毒、气道护理不到位时容易直接引发肺部感染。③抗生素的应用影响感染率,长时间抗生素使用不当可致真菌感染。⑥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的风险越大。有学者证实[3]: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则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较住院时间相对较短者更高,病程与感染率呈正相关,当病程超过20天时,其感染率可达60%。本次研究发现感染多集中发生在60岁以上的ICU患者中,在护理干预前,有90例感染者年龄在60岁以上,感染率高达68.18%。有研究者在ICU中发现60岁以上感染者最多,其感染率高达72.31%[4],与本次研究结果接近。老年人机体功能处于衰退状态,免疫力降低,多伴有慢性病,其发生感染的机率更高。本次研究发现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系统是常见感染部位,其中呼吸道感染最多,这可能与机械通气有关。
经研究总结出护理干预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改善ICU环境。应将ICU设立在相对安静的区域,合理布局,在进入重症监护室之前应经过缓冲间,并建立更衣、换鞋、洗手等设施,保证洗手液、消毒液的质量。定时对室内进行打扫和消毒,消毒应每日2次,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控制在20~28℃为佳,湿度控制在60%~70%为宜。②加强ICU护理管理。重症监护室是高质量、全方位、全封闭的护理场所,患者病情重,病情不稳定,护士的各项操作往往缺乏监管。因此应提升护士的素质,使其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熟练应用护理技巧,保证操作准确无误。将人力、物力进行合理配置。③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比如洗手需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室内物品消毒必须按程序进行,保证已消毒物品能达到无菌标准。进行工作交接和换护理对象时应对手进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④加强感染监督。成立ICU感染控制组,设小组长,对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每日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感染控制科室科长对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每月检查。加强环境卫生检测,每月进行1次空气培养,菌落数不得超过200CFU/cm2[5]。⑤重点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进行护理。在深静脉置管、吸痰、导尿操作中严格施行无菌操作。例如在吸痰时用一次性吸痰管,戴无菌手套,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每隔2h协助患者翻身,并拍1次背,使痰液充分排除。⑥明确重点护理对象。老年患者各器官处老化状态,免疫能力低,易发生感染。重度颅脑损伤者常有昏迷、误吸、呕吐发生,生理功能损伤较重;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消化和吸收能力弱,易营养不良,其抵抗力弱[6]。上述三类患者均是易发生感染者,是重点监护对象。经上述干预措施,本无陪ICU医院感染率从16.02%降至4.58%,收效显著。
综上所述,无陪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消毒等工作,有针对性的展开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德卫.ICU医院感染特点及临床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4):63-63.
[2]林建潮,杨春白雪,陈炜等.县级医院ICU医院感染率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33-35.
[3]洪文刚.98例ICU医院感染病例调查统计[J].中国病案,2014,15(8):70-71.
[4]李坚,李静,谭坚等.综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23(8):475-478,499.
[5]周卫红,刘小燕.目标性监测在ICU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3):5225-5226.
[6]陈建萍.基层医院综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3):185-186.
曾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