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预防性护理分析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尿道下裂,预防,护理
  • 发布时间:2015-02-10 09:18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预防性护理效果。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60例小儿尿道下裂患儿是由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内收治的,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儿人数30例;对观察组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术后尿道狭窄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对照组的患儿只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术后尿道狭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尿道狭窄发生率约为6.6%,对照组患儿的总尿道狭窄发生率约为23.3%,观察组患儿的总尿道狭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小儿尿道下裂患儿采取术后尿道狭窄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大大减少其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促进患儿的预后,值得广大相关医护人员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小儿尿道下裂;尿道下裂术;尿道狭窄;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01-0051-01

  为了分析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预防性护理效果,现将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内收治的两组共60例小儿尿道下裂患儿纳入临床研究对象,对观察组的30例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术后尿道狭窄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对照组的30例患儿只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术后尿道狭窄发生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用于临床研究的60例小儿尿道下裂患儿是由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内收治的,所有患儿均为男性,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儿人数30例。观察组的30例患儿年龄在2-11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5.8±4.2)岁;临床分型为冠状沟型的有11例、阴茎体型的有9例、阴茎阴囊型的有6例、会阴型的有4例,分别约占总数的36.7%、30%、20%、13.3%。对照组的30例患儿年龄在3-11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6.1±4.7)岁;临床分型为冠状沟型的有13例、阴茎体型的有7例、阴茎阴囊型的有5例、会阴型的有5例,分别约占总数的43.3%、23.3%、16.7%、16.7%。所有患儿均经尿道下裂术治疗,两组患儿的年龄、临床分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观察组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术后尿道狭窄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对照组的患儿只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术后尿道狭窄预防性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切口护理

  护理人员应每天早晚各查房一次,密切观察患儿的早期阴茎头情况、皮瓣血运情况等,如发现有青紫、苍白等异常状况,应及时上报医师并有效处理;再者,应认真观察患儿切口敷料的渗血情况,尽量保持敷料的干燥和清洁;另外,还应仔细观察患儿的切口处有无肿胀、脓性分泌物等,并保持其尿道口的清洁。

  1.2.2 尿道管护理

  护理人员应有效固定患儿身上的导尿管,保持导尿管的通畅,一般可采用胶布将导尿管封固在患儿的腹壁处,期间应注意要将导尿管的管径和接头连接处固定好,对于容易躁动的患儿可给予适当的四肢约束,以避免因患儿的剧烈活动而导致导尿管脱落;再者,应嘱咐患儿多饮水,定时观察患儿的尿量,及时发现导尿管堵塞、引流不畅等情况,并有效进行疏通。

  1.2.3 饮食护理

  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应尽早给予母乳或奶粉喂养,以避免其因为饥饿哭闹而牵扯到引流管;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应嘱咐其在术后恢复期间以流食为主,避免吃油腻食物,从而保持大便通畅。

  1.2.4 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应指导并嘱咐患儿的监护人员认真看护患儿,令患儿在术后一个月内禁剧烈运动,注意保持患儿的会阴部清洁,以及密切观察患儿的小便情况,如发现尿线变细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是否有发生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及肾造瘘管堵塞等术后并发症,并根据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判断临床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临床研究中所记录的数据皆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对所有计数资料均采取t检验,对计量资料均采取卡方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总尿道狭窄发生率约为6.6%,对照组患儿的总尿道狭窄发生率约为23.3%,观察组患儿的总尿道狭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尿道下裂是男性小儿的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通过手术能给予有效的治疗,但也容易发生术后尿道狭窄情况,影响患儿的预后。经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有效的预防性护理能够避免患儿发生术后尿道狭窄。根据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总尿道狭窄发生率约为6.6%,对照组患儿的总尿道狭窄发生率约为23.3%,观察组患儿的总尿道狭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临床上对小儿尿道下裂患儿采取术后尿道狭窄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大大减少其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促进患儿的预后,值得广大相关医护人员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彭浩.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3:452-453.

  [2]尹燕新.小儿尿道下裂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体会[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03:203-204.

  [3]喻丽丽,栾昕.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定量研究[J].安徽医药,2014,11:2219-2220.

  [4]王秀艳.小儿尿道下裂术后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控[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11:1393-1394.

  [5]李红芹,孙玲,翟秀宇,江洪澜.集束干预策略对预防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6:4419-4420.

  彭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