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毓才:“订单式”培养基层人才

  对自愿去县级公立医院、县镇一体化管理的镇卫生院工作并签订定向服务协议的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资助,让他们毕业后直接进入县级医疗机构就业。山阳县这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起到一个示范和带动作用,吸引了本地很多的学生报考医学专业。

  “留人才在基层,不能靠强制。否则,也是人在心不在。用人者,应该走市场化道路,用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吸引人才下基层。”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局副局长徐毓才开门见山。

  拥有20多年的基层卫生工作经验,从基层一路走来,历经乡镇卫生院、卫校、县医院、县卫生局等单位,徐毓才对基层人才为什么下不去、留不住,深有感悟。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徐毓才特别强调,要改变基层人才匮乏的困境,需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

  医学生专业能力下降

  《中国县域卫生》:据了解,25年前,您大学毕业被分配回家乡当一名基层大夫。那个年代,下基层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徐毓才:我是1989年从陕西中医学院的中医系毕业的。当时的毕业生就业是由省级人事部门计划分配,分两次进行。一次分配是从学校直接去单位,主要是一些省级医疗机构。二次分配是由学校发派遣证,分配到县级,再由县级往下分配。

  当时山阳县有4个医学毕业生,两个本科生两个大专生,县级医院一个也没有留,全分配下基层地段医院(相当于现在的乡镇卫生院)了。我被分配在中村地段医院(现在的中村镇中心卫生院)。当时的基层地段医院条件很差,很多设备都没有,但是医疗服务能力比现在强。

  我学的是中医专业,当时不要求我管病房,只看门诊。我们的值班医生有六七人,我一天的门诊量约10人次左右,相较其他医生,工作量中等偏上。《中国县域卫生》:现在的基层情况如何?您认为20年前医师的就业环境与现在有哪些区别?徐毓才: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虽然硬件上比以前进步了,但服务能力很弱,缺人才。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执业医师法还没有出台,没有医师执业资格证也不存在非法行医,所以医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门诊工作。当时的政策是,所有医务人员工资都是国家统一拨款发放,不存在业务与工资挂钩。

  目前大的医疗环境比较差,医患矛盾突出,很多医学生也不敢轻易给人诊疗,因为百姓也不太信任年轻医生。医学生毕业后,不仅没有执业医师证书,不能执业,而且基本功也比以前差很多。

  《中国县域卫生》:为什么您会说“现在的医学生基本功比以前差很多”?您认为20年前的基层医疗条件很差,但“医疗服务能力比现在强”,依据是什么?

  徐毓才:医疗服务能力主要是说医生的技术水平。那个年代,每个大学生都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大学期间,学习都特别刻苦用功,基本功很扎实。所以,虽然基层条件差,很多先进设备都没有,但医疗服务能力也还可以。

  我任山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期间,招聘医学生时,我问,“上下呼吸道的构成是什么样的?”这么简单的问题,很多医学生都答不上来。可见,中国医学教育的薄弱。

  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后,上大学变得很容易,不仅学生水平变得参差不齐,而且连教学质量也由于资源不足而有所下降。扩招以前学生少,每个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多,基本上每个实验都很彻底,人人都要动手反复练习。扩招以后,学生多了,相比之下教学资源就变少了,间接减少了学生的动手机会。更甚的是,学习机会不被重视,很多学生心态浮躁,只为混一纸文凭。这些导致了现在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差,基本功也比以前差很多。

  “订单式人才培养”解人才困局

  《中国县域卫生》:目前山阳县的医疗情况如何?

  徐毓才:目前,山阳县已被纳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第二批试点县名单中。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山阳县就逐步开始医改探索了。我们是三家公立医院(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同时进行医改试点,压力比较大。首先,是政府的财政投入压力;其次,就是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匮乏。

  《中国县域卫生》:山阳县如何应对这一基层医疗人才稀缺的困局?

  徐毓才: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县一方面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医改人才培养任务。对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主要是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乡镇卫生院选派的今后可以报考“执业医师”的和已经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包括助理)的,村卫生室只能是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包括助理)人员,每年两期,月20人左右,目前已经八期,每人省财政补助1万元。对于县级医院,主要是骨干医师培训,每年12名左右,每人省财政补助2万元。

  另一方面就是山阳县政府拟定执行《山阳县资助卫生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大学生实施办法》,从2012年起,每年在高校新生入学前对10名自愿去县级公立医院、县镇一体化管理的镇卫生院工作并签订定向服务协议的普通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大学生进行资助。资助10名医学生到县级医院工作的订单式培养政策落地,政府资助每人每年5000元,从高考报考并被录取到临床医学大学本科的学生中择优录取,与各医院签订合同,卫生局、人社局监证,财政局发放资助金。由于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县级医疗机构就业,对于本科医学生很有吸引力,每年主动报名的人不少。这个政策主要起到一个示范和带动作用,吸引本地更多的学生报考医学专业。

  另外,陕西省出台了5年招聘10000名大学毕业生方案,只针对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不包括疾控中心、监督所等卫生单位。

  《中国县域卫生》:您认为如何才能将医疗人才留在基层?

  徐毓才:期望人才一辈子留在基层,实际上只是管理者的一厢情愿。钱,固然很重要,但对于本不缺钱的,也没有任何作用。国家为基层制定再优惠的薪酬政策,也绝不可能与大医院明里暗里的收入多。何况当下国家的工资政策还是越到基层工资越低。

  要让人才留在基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要考虑如何将人留在基层,而要想办法建好基层医疗机构平台,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将人才都吸引到基层来。

  人才合理流动应该是市场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政府管制出来的。

  文/本刊记者 罗春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