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滨江医院园林工程建设
-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滨江医院,园林工程建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7 16:17
摘要:文章从目标宗旨、基本原则、分区布局、交通流线、景观设计等方面介绍了杭州市滨江医院园林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情况,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医院;园林工程;实践
杭州市滨江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杭州滨江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是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大学、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三方合作共建的杭州市属非营利性股份制医疗机构,占地面积9.75公顷,按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设置床位1200张,建安投资9.8亿元人民币。
建筑面积176000m2,其中医疗中心主楼地上23层,裙楼4层;科教后勤用房主楼15层,裙楼2层。
医院位于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江南大道以北、江虹路以西,北近钱塘江,西侧为城市运河北塘河,河宽约40m,总绿地面积77000m2。园林景观工程于2011年11月8日开工,2013年1月25日竣工,获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钱江杯优质工程奖,并被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授予浙江省优秀园林工程金奖。
一、目标宗旨
充分考虑患者的康复理疗要求,舒缓其入院心情,以此建设医院外部环境;增加对健身步道、体育康复设施的建设,满足患者活动的需求;沿河设置观景平台和木步道,满足就医者休闲的需求;将医药文化引入外部景观中,使医院环境既美观又有一定文化内涵;在创造和谐环境的同时,也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基本原则
生态化:将沿北塘河的绿化带与医院内部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在植物种植上结合沿河生态景观带的特征,搭配布置。
休闲化:将单纯的生态防护绿地变为一片具有休息空间、观赏景点和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休闲绿地。
功能化:丰富景观环境,将康复理疗、体育锻炼和医药文化交流等内容合理安排到绿化环境设计中,完善道路交通和游览服务设施,强调人车分流和无障碍设计。
文化性:展现医药文化内涵,突出园林空间的艺术氛围。
经济性:尽可能采用杭州当地苗木品种,苗木规格以中上规格为主。
三、分区布局
医院不设围墙,消防车道、人行道路沿主体建筑东南面分布,无形中使人们在医院就医、漫步的过程中能够观赏到宜人、自然的绿化景观,减轻病患的心理压力。一项对阿尔茨海默氏痴呆症诊所康复花园的研究显示:夏季时,患者每天在康复花园里自由活动5~10分钟,生理指标就有显著改善,攻击性行为减少,能按医嘱用药,脉搏、血压好转等。
根据医院景观设计的主题和服务功能的要求,将医院景观空间主要划分为3个部分:主入口景观区、康复运动景观区和康复休闲景观区。
景观布局总体上以“两带七园”为主体架构:“两带”,即沿路景观游览带、沿河风光游览带;“七园”,即运动园、百草园、树木园、竹浪清波、芳香园、水花园、屋顶花园。
主入口景观区满足医院人流车流的集散,同时对于医院标识、停车场、地下车库入口等设施进行美化,主要景点包括翠谷雾森和花溪观鱼,沿花溪布置医学人文雕塑。
康复运动景观区中运动园将篮球、羽毛球、体育健身器材等集中设置,既方便管理,又提高了体育设施的利用。
百草园种植药材,给病患和家属提供了一个了解医药知识的机会;挖建莲池,种植睡莲、荷花、芡实等,给人宁静祥和的感觉;搭建花架,种植药用攀缘植物,开辟休闲空间。
康复休闲景观区通过健身步道将树木园、竹园、芳香园、水花园这4个小游园串联起来,使患者在医院康复休息的同时还能欣赏到丰富的景观。
树木园种植松柏类、香樟、白玉兰等乔木3500多株,铺植草坪、种植其它地被植物3300平方米。
竹浪清波种植毛竹、湘妃竹、早园竹、孝顺竹3600株,既对室外液氧罐有一定的屏障和美化作用,同时以不同品种的竹子为造景材料,还可以营造出竹径通幽的意境。
芳香园将香花植物引入其中,愉悦患者身心。
水花园将水生湿生植物引入,放养观赏鱼类,使病患能以投饲小鱼娱情,河埠头、亲水木平台增加了人们亲水的空间和机会。广济亭中以碑刻、楹联等方式展示医药文化。
此外,为了丰富景观层次,在屋顶、内庭开辟花园,拓展病患、医务人员的休闲交流空间。
四、交通流线
(一)车行系统
将主入口和门诊部、住院部大厅外车行道增加6m分车带,以满足人车分流的需求。为满足机动车停车的需要,在绿地边缘设置了198个临时停车泊位,临时停车泊位做法与消防车道做法相同,使得临时停车泊位在视觉景观上与整体医院景观相一致,同时使得临时停车泊位在医院下班后成为病患的休闲交流空间。在主入口南侧设置一处大型固定停车场,可同时容纳81辆小车。非机车停车场主要位于主入口北侧,共有泊位960个。
(二)步行系统
院内步行系统以长600m、宽2m的康复健身步道和长370m、宽3m的沿河风光游览步道为主。康复健身步道和游览步道铺装面层,选用自然石材,表面经过防滑处理。为使游览体验更加丰富,增设少量木步道、木平台,沿北塘河增加亲水河埠头和亲水平台。
五、景观设计
除保留沿江南大道现状已完成的绿化外,整个医院的植物景观共分为春花秋实植物展示、药用植物展示、开花松柏类乔木展示、香花蜜源植物展示、百竹园和水生湿生植物展示。
春花秋实植物展示主要是在主入口区,除种植冠大荫浓的香樟、银杏、枫香等外,还大量种植海棠、梨、柑橘等既可以美化景观,还可以作为吸引鸟类、松鼠等小动物的天然果园,使医院环境更加生态化。开花松柏类乔木展示主要为树木园和运动园中种植的开花、松柏类乔木,如松树、白玉兰。
香花蜜源植物展示主要为芳香园内种植的大量栀子、山茶、桂花等香花蜜源植物,创造出适宜人们观赏和休息的空间。
六、实践体会
(一)结合地理
开挖小溪300m、景观水池两个,引入北塘河河水,并堆叠了600立方米的假山,在假山中构筑了跌瀑,安装了雾森发生装置,跌暴落水经蜿蜒的溪涧流入景观池中。山与水的组合,形成了喷之如雾、挂之如布、溪岸树木茂盛、流水潺潺的水景景观。水景的形成还可以提高负氧离子含量,在小范围内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给人以清净的感觉。
(二)水系净化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而医院水系由于是人工挖掘而成,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及地表积聚物随雨水流入景观水体,岸边植物的枯枝落叶等残体落入水中,经腐烂、发酵分解成水体中污染物,使水质恶化、藻类滋生,水体变脏、发臭,气温高时此现象尤为明显。而景观水质首先要求清澈、无色无异味,水景如果没有良好的水质作保证,就会影响视觉美感。由于医院是特殊场所,禁用化学方法来防治水体变质,为此工程采取了以下方法:
1.利用植物和块石共同组成驳岸的施工方法,将柳、灌木和水生植物种植在石缝中或块石背面,当植物生长时,植物根系便会固定块石和周围的土壤,并紧紧包裹住石块,既达到使溪岸基础坚固的目的,又减少了块石的使用量。
2.在景观池中种植睡莲、花菖蒲、唐菖蒲、欧洲大慈姑、溪荪、水生鸢尾、千屈菜、花叶水葱、芦苇、蒲苇、水生美人蕉、旱伞草等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的吸附性达到水质的净化。
3.采用节能、高效的水处理净化系统技术,用适当的人工干预措施及生态法,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藻类、有机物等。
(三)土壤改良
医院地处原钱塘江底,土壤含砂量较高、偏碱性,而医院施工打乱了原有土壤的自然层次,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因此,必须从改良土壤入手,把原有表层建筑垃圾、不适合种植的土壤全部外运,运进新种植土31000立方米,购买营养土6000立方米,按种植面积计算,平均加厚种植土1m、营养土0.4m,超出了浙江省园林绿化技术规程的要求,为所种的植物经受高温大旱考验创造了条件。
(四)精选苗木
利用树木的自然线条,采用适当配置,体现树木的群体美感。对选中的苗木做好标记,拍下照片,特别是对胸径在0.3m以上的1000株大乔木更是严格把关。
利用植物的生态功能,选择生长茂盛、具有杀菌净化效果的植物,并与康复器材、复健运动相结合,同时选用绿化效果好、生长健壮的各类灌木,合理密植,形成种类多样、立体结构复杂、生态功能良好的绿化环境。做到四季观景观花观色,春可欣赏樱花、碧桃、毛鹃、锦带花、芍药、茶花、海棠、紫玉兰、鸢尾、连翘、木绣球、梨花、紫荆等;夏有广玉兰、美人蕉、荷花、睡莲、紫藤、凌霄、紫薇、木芙蓉、六月雪、合欢、石榴等;秋天闻着桂花香,还可欣赏色叶树银杏、无患子、三角枫、马褂木、红枫、鸡爪槭、水杉、榆树、乌桕、珊瑚朴、鹅掌楸、红叶石楠、南天竹等;冬天有冒雪开放的茶梅、腊梅、朱砂梅等。使患者感受四季的变化,提高对生命节奏与循环的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七、结束语
近年来,北美、欧洲、日本等地对康复和疗愈景观的理论、设计研究与日俱增。国内诸多学者也呼吁加强对园艺疗法、康复景观、保健型园林以及医疗花园的研究和建设。优美的医院园林景观具有一种非介入性与非药物的作用,对患者的心理可产生微妙的影响,进而促进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同时有助于医护人员释放紧张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缓解医患矛盾。
文|项海青 程林植 赵权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