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协作:江苏县级妇保机构突围
-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妇产科,孕产妇,资源配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5 08:44
不久前,江苏省卫生厅印发了《关于确认第一批妇幼保健机构管理模式改革试点单位的通知》,要求全面提升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正常分娩不出县市,建立危重孕产妇儿童绿色通道。
“我们医院的妇产科病房,通常要提前几个月进行预约才能住进来。虽然妇产科一直在扩大规模,但床位数仍然供不应求,有时我们只能劝说家属转到苏州、上海等周边医院了。”江苏省昆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昆山市一医院友谊院区)办公室主任蔡国强无奈地告诉记者。
扩大规模仍然供不应求的情况也发生在南京市基层妇幼保健机构中。“与以往相比,妇幼保健机构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满足当地居民需要方面已经问题不大”,主要问题在于经费不足、编制不够,缺少专业人才等方面。“以前栖霞区有30万人口时医院有20多个人员编制,现在人口增至70多万了,医院人员编制却没有增加。要想满足需要,只要自己招聘合同工,这部分费用需我们自己承担,压力很大。”南京市栖霞区妇幼保健所办公室主任倪少贤说。
这样的现状有望在今年以后得到缓解。不久前,江苏省卫生厅印发了《关于确认第一批妇幼保健机构管理模式改革试点单位的通知》,将南京、南通、连云港、淮安、扬州5个省辖市作为第一批妇幼保健机构管理模式改革试点单位,探索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协作模式,要求“全面提升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正常分娩不出县市,建立危重孕产妇儿童绿色通道”。
妇保机构的压力2013年,仅昆山市新生儿数量就达到了8000多,“今年预计将超过10000个”。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陈敏表示,“单独两孩”再育妇女有不少已属高龄产妇,发生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任务进一步加重。
江苏省卫生厅社区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副处长王晓芳表示,随着单独两孩政策的放开,预计江苏每年新生儿数量将增加11~18万,目前全省妇幼保健机构的规模和服务能力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要。
特别是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对妇幼健康服务数量、质量和服务资源形成新的挑战。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国强指出,各地要将妇幼健康服务保障措施纳入当地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方案,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快速、高效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会诊网络,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有效。
记者在南京、昆山等地的妇幼保健院了解到,目前产科、新生儿科都面临很大压力。从科室性质来看,这些都属于高危科室,但很多医院的能力并未做到与当地患者需求相匹配,特别是一些基层妇幼保健院(所),对妇产科风险把控也有很多不足。
以昆山妇女儿童医院为例,该院的产科被分为产前和产后,病房分别位于不同的楼层,虽然这种设置“更加人性化”,得到了很多赞誉,但昆山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陈健却不免有些担忧,按照国外的一些经验,对于产科这样一个高危科室,应该采用一条龙服务,“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所有阶段的状况都了然于心,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就能很快进行救治,细分的结果是医护人员只负责患者某一阶段的治疗,将会对患者安全埋下隐患。”
加大资源配置
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省卫生厅出台的政策也规定了各市县区妇幼保健机构的数量和规模。要求各个设区的市、县政府办好一所独立建制、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并“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完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服务功能,推进县级妇幼保健所增设产科、儿科床位,向妇幼保健院转型”,实现正常分娩不出县。
以连云港市灌南县为例,其常住人口超过60万,就需要设置二级妇幼保健院,床位不少于100张;而对于一些常住人口少于60万的市辖区,则可以设置妇幼保健所,床位不少于30张。
如何进行能力建设各地区也没有所谓的“硬性规定”。根据江苏省卫生厅的要求,县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应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科、人才建设以及科研等。
记者在对连云港卫生局的采访中得知,连云港市早在2007年就开始加强产科规范化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市规范化妇产科达90%以上,近年来仍在不断优化基层产科设置,提高基层产科建设水平。经过3年时间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三级联网的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在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上,针对基层产儿科卫生技术人员水平不高、能力不强的突出问题,实施“母婴安康工程”临床进修项目,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全市基层妇产科人员安排到市直医疗机构轮训一遍,提高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素质。
南京市则推行市区共建妇幼保健院的模式。南京市栖霞区政府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合作,将栖霞区迈皋桥医院转型为城北地区的妇幼专科医院作为北院,由南京妇幼保健院产科、儿科、妇科等五个重点专科的专家,到北院开展常规坐诊、查房、带教和管理等工作。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沈嵘表示,“此次协同合作模式的探索,不管对于南京妇幼保健院还是基层医院来说,是一次双赢的模式,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市民。”
市县集团化
由于县级医疗机构的人才是制约医院发展的一大难题,江苏省在试点改革方案中,还特别提出“探索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集团化”的方式,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可以互派人员到对方单位挂职锻炼。
集团化的发展模式不是最近才提出的,在江苏连云港该模式已有先例。连云港卫生局基妇处处长陈志表示,自2012年以来,连云港市成立以市妇幼保健院为核心,县区妇幼保健所为成员,九家机构联合协作为基础的妇幼保健集团。
“集团内各机构独立运营,经济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法人责任”为市、县妇幼保健机构搭建起紧密协作的平台,使全市妇幼保健工作形成“一盘棋”局面,通过上下联动,相互协作,共同推动目标任务完成。陈志说“依托市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和妇产科、新生儿科资源优势,为集团学科建设和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带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促进全市妇幼保健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王晓芳表示,建立以市级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为成员的妇幼保健集团,重点在于加强市、县两级管理和技术等资源共享与整合,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分担、运作规范、实施简便的协作机制。
对于“一些急危重的孕产妇或儿童,仍会转院到市一级大医院”的情况,王晓芳介绍,江苏省将根据功能定位,加快市、县两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中心建设,畅通急救绿色通道,逐步形成正常孕产妇和新生儿就近接受医疗保健服务、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转到市级机构的分级医疗保健服务格局。
“江苏省此次重点对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扶持是个好消息,对于一些功能科室的建设,特别是一些二级科室人才不到位的情况有很大帮助。”倪少贤充满期待。
文/本刊记者 海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