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枢:推广民营中医院好技术

  在中医界的影响力,让黄枢的南洋医疗事业如鱼得水。在2013年举行的第二届京交会上,黄枢中医医院获得了印尼1000万元融资,成功地在印尼开第二家诊所,扩大了民营医院的中医服务圈。

  虽是民营医院,但北京黄枢微创骨伤中医医院(简称“黄枢中医医院”)名气不小,不但其院长黄枢的“皇帝针”盛名远播,获得过印尼方面1000万元的风投,且医院员工也颇具正气。

  2014年4月10日,黄枢中医医院外科医生周良震在杭州出差时,已过5旬的他英勇跳进湖里救起落水儿童。此举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得到了业界的广泛称赞,更被黄枢中医医院副院长王维刚褒奖为“谁还能说民营医院的医生就没好心肠呢?”

  黄枢说,黄枢中医医院很少做广告,医院发展靠的就是技术服务,并以此招徕患者,“其实,民营中医医院也不乏好的技术,也需要推广出去,让更多地医生掌握。”

  好技术打开海外名声

  2001年,经熟人介绍,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的黄枢从西安到北京东方医院工作,创立了疼痛科,因其技术出色,吸引了众多患者,也引起业内的关注。而此前,黄枢在深圳行医期间,就率先提出了针法微型外科的概念,并通过自学创造出带刃针,仅作用于病变部位,具有安全性高、术后没有后遗症的优点。

  黄枢的技术,就是其独创的“皇帝针”,这项技术目前已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和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并在陕西咸阳等一些医疗机构给予实施。

  因这一特色技术,让黄枢中医医院吸引了美国、俄罗斯、韩国、新加坡、印尼等外国患者,获得了国际影响力。讲到目前国外患者较多的缘由,黄枢说“这里有一个典故。”2002年,在业界知名人士的指引下,黄枢去印尼开发中医服务。说来也巧,正当黄枢发愁在异地他乡如何开展中医业务之时,店里来了两个印尼籍华人,均患有腰间盘突出,因不相信黄枢小店,其中一个选择去了新加坡,而另外一个不愿出远门的则留在黄枢店里就诊。结果,去新加坡的病人术后有了严重的后遗症,而来在黄枢店就诊的华人花费不高,治疗效果良好。

  “很快,我这家小店的口碑就传出去了,患者越来越多。”黄枢说,来看病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甚至骑摩托车受伤的患者也上门求诊,“小银针在当地被传为神针。”

  不做广告也能招徕患者

  正是这种海外影响力的扩散,让黄枢中医医院在2013年举行的第二届京交会上,获得了印尼1000万元融资,随后成功地在印尼开了第二家诊所,进一步扩大了民营中医院在海湾的服务圈能力。

  熟悉北京黄枢中医医院的业内人士都很纳闷,于2007年创办以来,医院就几乎没做过任何硬性广告。在民营医院经营理念中,没有广告宣传是没法做下去的。

  “怎么活?法宝就是过硬和优质的技术服务。”黄枢说,医学技术只有通过大众化的传播,其生命力才能更加旺盛,换句话说,就是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技术才能更趋向成熟和稳定,“目前我培养的多位徒弟已是主力,能独立完成疑难杂症的治疗,还带出了许多优秀的年轻医生。”

  黄枢所言不虚,医院门诊量目前已从原来的20人次不到上升至300多人次,基本上满足了辖区内的基本医疗服务任务。“现在国家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办医,这对民营医院是个利好信息。”黄枢说,为了让医院的特色技术服务更多的基层患者,黄枢中医医院今年下半年计划办乡村医生培训班,让更多地村医掌握医疗技术,提升能力,“只有扎实过硬的本事,才能减少甚至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才能维护正常、和谐的医疗秩序。”

  文/本刊记者 汪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