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子长模式”学什么?

  群众对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认识有偏见性,认为公立医院公益性应该是免费看病,但是医院作为经营单位,还要考虑收入发展,这种认识上的不统一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对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形成压力。

  子长医改的关键点是什么?是否适于推广到其他县域……带着诸多问题,近日本刊专访了子长县医改办主任靳晓宏。

  《中国县域卫生》:您认为“子长模式”能否顺利推广开来?如果进一步推广,又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靳晓宏:一项改革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政府主要领导的决策和执政理念,取决于医改模式的可操作性。推行现有“子长模式”,需要政府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子长县经济水平在延安市属于中等水平,与发达城市的差距很大,但子长县财政投入能够保障到位,药品能够统一配送,医保能够融入市级基金,体现政府办医的主导,凸显公益性,因此,在其他城市推行应该更没问题。

  《中国县域卫生》:您认为目前医疗体制亟待改变什么?

  靳晓宏:经过几年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国医疗体制有一定的变化,特别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群众对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认识有偏见性,认为公立医院公益性应该是免费看病,但是医院作为经营单位,还要考虑收入发展,这种认识上的不统一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对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形成压力;二是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人才分配不均衡,群众享受不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三是公立医综合改革试点县缺乏自主的改革权利,尤其在价格调整方面;四是医保政策还需继续调整完善,针对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制定不同的医保政策;五是遏制大医院的盲目扩张,控制医疗机构规模,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六是“看病贵”问题要解决,必须破除“医药补医”机制,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应有的投入,同时,改革目前的医药定价、采购体制。

  《中国县域卫生》:对于下一步县域医改,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思考?

  靳晓宏:确立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主体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监管,提升公立医院的综合实力。建立健全院长负责制和院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赋予院长充分的法人自主权。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度,完善以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并体现激励导向的人事分配制度,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发挥高等级公立医院人才、技术和设备集中等优势,在省内全面建立城市医院与县级医院长期稳定的对口协作机制,并作为考核三级医院的一项硬性指标,不断深化县乡医疗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推进县域内共享型医疗资源横向联系,落实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让老百姓在基层享受更高一级的医疗服务。

  文/本刊记者高维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