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我种什么赚钱?

  一句“天问”直抵本质。通过种植环节致富的机遇曾经出现过,但与成功个案形成反差的是,农业利润率长期低于社会产业平均水平,又令“种什么才赚钱”的疑问长久纠结于农民之心。中国农产业专业化提档升级的趋势已无悬念,未来农业的超额收益主要源自规模化收益,以及资源配置整合效益,有关农业的政策指向值得业界重视。

  “告诉我种什么赚钱”?这句话直抵本质,颇有“天问”的意味。所有正在从事农业或准备投资农业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而带普遍性的问题偏偏是最难回答的。

  首先是种什么,再是如何种。之所以一言难尽,是因为问题背后有多个需要分析的层面,每个层面还有多个需要考量的指标,包括经营主体、资金、规模、市场、技术、人才,无异于整一个投资决策模型。

  众所周知,种植业必须遵从水土物候的特性,顺势而为,这是投资选择的基本原则。对于单个中小型种植大户而言,其诉求很明确,如果选对品种,抗性好成本低产量高,效益自然相对好一些。不过生产中其局限性也很明显,种植者相当程度上从属于当地区域性产业,只有这样,农产品才能顺利纳入当地已有的收购运销网络。尽管有人在不断求索,基本上是在当地主流品种品系中“矮个挑高个”,至于弄弄新奇特品种,是相对灵活一些的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玩法。

  历经岁月的优胜劣汰,每个农业大区都有自己的主要产业及主栽品种,地方农业管理部门会因地制宜进行产业规划,在政策扶持、技术服务、运销集散地构建等方面,都会投入资源提供配套。这些产业风险比较小,抗跌但收益不会超预期。然而,只要还有利可图,种植者还是有足够的动力去寻找“黑马”,期待有额外的收获,这种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不过,在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下,所有市场主体都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各产业的利润趋于平均化,产业间的平均利润率成为资源配置均衡与否的标志,若出现垄断竞争的超额利润,或者过度竞争的低利润率,都是资源配置失衡的表现,并不会长久。

  通过种植环节致富的机遇曾经出现过,比如改革开放之初释放的市场红利,又如柑桔等优势品种早期的产业红利,一些类似于种植神话的典型报道,不少出自那个时候。能人发现好品种,种植成功短期脱贫翻身,还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切合当时强调“让农民快速致富”的施政指导思想。不难发现,支撑成功的因素除了品种以外,其他因素在无形之中被弱化了。与成功形成反差的是,由于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低,导致农业领域过度竞争,过剩的生产资源长期滞留在农业中,农业利润率长期低于社会产业平均水平,又令“种什么才赚钱”的疑问长久纠结于农民之心,挥之不去。

  如今,种植业最大的财富机会已经不在种植业中下游的生产环节,随体制突破慢慢向上延伸至产业链条的顶端,种繁推一体化受到推崇。政府从维护产业自主权的高度推动种业发展,对种业空前重视,新政频出,系列举措深化种业体制改革,释放种业活力。

  目前,农产业专业化提档升级的趋势已无悬念,未来农业的超额收益主要源自规模化收益,以及资源配置整合效益,经营的外延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种植环节,有关农业的政策指向值得业界重视。农业部正力图科学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为此把农业领域划分为“红、黄、蓝、绿”四大区域,将采取差别化政策措施进行管理。“绿区”是国家鼓励扶持工商资本进入的领域;“蓝区”是国家引导工商资本进入的领域;“红区”则限制进入。值得注意的是“黄区”,它是国家强化对工商资本监管的领域,属土地密集型产业,涉及农民较多,指大田种植和休闲观光农业等,投入具有长期性,比较效益偏低,回收周期长。做什么与如何做,欲投资农业者或可从中得到启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