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一直跟着市场走

  专访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副所长冯学杰

  海南能够成为冬种豆角的集结地,除了其自身的地理、气候优势外,也与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门的引导与推广分不开。

  海南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所副所长冯学杰告诉记者,根据冬季作物种植的特点,结合市场的需求,早熟、高产、耐寒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新优品种的选育以及安全、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成了科研单位工作的重点。

  据冯学杰介绍,海南冬种瓜菜兴起于上世纪90年底初期,而豆角的种植约兴起于90年代中期,刚开始的品种以“白仁”豆角为主,但该品种晚熟,赶不上早市,价格优势不明显。并且该品种耐寒性差,在岛内中北部地区冬季温度偏低时产量表现不够稳定,亩产一般在3000-4000斤,农户的种植效益不算高。

  2001年之后,海南蔬菜科研工作者从广东引进了夏宝2号系列品种。经过2年的试种选育,研究者发现夏宝2号耐低温、耐热、耐湿的特性适合在海南推广,并且其表现出的早熟、抗逆性强、产量高(亩产5000-6000斤)、品质好等特点,顺应了市场需求,使其成了今天海南豆角主流品种。除此之外,喜来登、悦宝等品种的种植面积也较大。

  名优品种的选择是豆角高产的关键,对于新品种如何选择,冯学杰告诉记者,一般都是豆角收购商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来引导,然后科研单位和政府试种、推广。

  对于目前海南主流种植品种夏宝2号系列产品,起初豆角客商以及种子经销商并不敢大力推广,因为种子的销售与推广不同于其他农资品。2001年,海南省农科院蔬菜所在澄迈永发和乐东两个示范基地试种推广了两年,该品种产量和品质表现稳定,才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十几年来,新品种一直都在更新,新品种能够扎根海南,是豆角收购商、种子企业、政府、科研单位、种植户、消费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冯学杰说。

  对于海南大豆角的销路问题,冯学杰介绍,豆角不耐储藏,海南又以散户种植为主,使得单个种植户在找销路和议价时显得较为困难。

  为此,海南省农业部门除了在大型豆角产业基地建立大型冷库外,还通过加强与大陆城市沟通,在北京、广州、上海、成都等城市建立海南农产品流通办事处,给农户构建了通达的信息流通平台;对冬季瓜菜运输车辆进行补贴;利用“冬交会”平台,和国内外客商签订瓜菜运销订单。这些措施为海南冬季瓜菜“走出去”提供了有力保障。

  主要行业势力

  澄迈惠民果菜产销专业社

  澄迈惠民果菜产销专业社成立于2008年10月,共有社员183人,是一家集供港澳蔬菜备案基地,种植、生产、销售、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合作社。该社在澄迈县永发镇排坡洋建设了2500亩供港澳备案及蔬菜种植基地,和300亩种苗培育基地。同时在金江镇龙坡洋建设1600亩供港澳蔬菜种植备案基地、瑞溪镇罗浮洋建设5600亩供港澳备案种植基地,带动5000多户农民种植九千多亩供港澳蔬菜,并注册了“琼绿果菜”商标。该合作社与上海江桥市场和东莞润果菜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提供2万多吨优质蔬菜给上海和港澳地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