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牛玉
海南省苦瓜种植已有较久历史,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在2009年。“那年的12月31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海南要发展热带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精细高效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经济效益。”牛玉说,正是这一意见,大大促进了海南苦瓜及其他冬种瓜菜的发展。
苦瓜广泛分布于海南省各县市,各地种植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据牛玉介绍有三种典型:屯昌地区主要采取合作社的形式,组织统一育苗、采购农资等,集中程度较高,分工明确。保亭一带虽然同样苦瓜连片,基本都是各家各户单独种植,当地政府每年会免费发放苦瓜种苗。三亚崖城镇等地主要是外地人承包种植,大户较多。
新品种推广顺利
油绿苦瓜是海南苦瓜主品种,其瓜面油绿,果肉厚,适宜南菜北运。牛玉介绍,最近几年里,苦瓜在春节期间收购价基本都有3元/斤左右,平均亩收益保守估计能有5000元,价格好时能达到1万元,并且比较稳定,价格波动不大。
不过连续种植单一品种也会带来产量下降等问题,因此近几年研究院在大力推广新品种热研3号。牛玉介绍,该品种果肉厚约1.5cm,单瓜重600-700克,亩产4000公斤。“热研3号苦瓜皮色油绿,光泽感强,并且肉质厚实,不易裂开,耐贮运,抗病性强。”
据了解,目前该品种推广地点主要分布在在海南省海口市溪南村、儋州市、屯昌县的枫木镇、保亭县的什玲镇、加茂镇、新政镇、三亚的崖城镇。另外通过与企业联营结合,热研一号、二号、三号油绿苦瓜已在广东的江门、汕尾,广西的武鸣和湖南等地进行适应性栽培推广。从2010年到2012年推广面积39000亩,涉及农民1000多户。
大棚设施逐渐兴起
由于市场需要,苦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重茬现象也频繁出现,地力退化、土壤养分流失、土传病害加剧等问题日益严重。牛玉介绍,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致使苦瓜品质下降,严重制约着优质苦瓜产品的形成和产业发展。因此,海南地区苦瓜设施栽培技术渐渐发展起来。
由于苦瓜是异花授粉作物,设施内没有蜜蜂、飞虫等传粉媒介,人工授粉又需要大量人工。为克服这一困难,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的一套设施内苦瓜蜜蜂授粉技术慢慢走上市场,目前已在三亚,屯昌等苦瓜主栽区推广。
牛玉认为,未来海南苦瓜产业发展趋势主要是加强新品种研发推广,包括针对海南地区湿度大、病虫害发生严重的特点,选育抗病能力强,又可早熟的品种。同时海南冬季气温不稳定,因此也不可忽视耐寒品种的研发。
主要行业势力
屯昌枫绿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
屯昌县是海南苦瓜种植面积最大的地方,屯昌枫绿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8月,于2012年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获得国家农业部表彰。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农户、客户、政府、社会各方面的认可。2008年,该社被省供销社评为年度先进农民合作社组织,2009年被屯昌县人民政府评定为“龙头企业”,同年被省政府评为“优秀经销商”、“屯昌县先进龙头企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