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外乡人因荔枝富足
- 来源:农财宝典农场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土著,外乡人,富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9 12:30
十几年来,荔枝产业让本岛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还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内陆人扎根海南,追寻致富梦想。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是荔枝种植大镇,这些年来,荔枝成了当地人致富的法宝,也吸引了众多外地人,其中以福建佬最多。
依靠岛内气候优势,海南荔枝可在最早时间内称雄水果市场。十几年来,荔枝产业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也让本岛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还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内陆人扎根海南,追寻致富梦想。
靠种荔枝建小洋楼
按照“国家荔枝产业体系基地”指示牌的指引,记者驱车来到旧州镇美顶村,走进了村民周先武的家里。整洁的小院中矗立着一栋三层别墅小楼,一辆灰色轿车停在屋旁。十二年来,周先武靠着10亩荔枝地收获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周先武告诉记者,美顶全村荔枝种植面积700多亩,家家户户都有十来亩左右的荔枝园,村民靠荔枝盖起了小洋楼。“海南的荔枝就是上市早,种植优势明显,收益很不错。”周先武说,当地种植结构以村民家庭种植为主,不过几年前上百亩的大基地、合作社逐渐多了起来。
2002年,周先武开始种植妃子笑,想起当时的荔枝种植路,他感慨地说:“以前很多人都不会种,产量很低,种好荔枝像是一件很神秘的技术,但价格要比现在好很多,均价5-8元/斤”。
那时,刚刚二十出头的周先武干劲十足,如饥似渴地向农技员学习荔枝管理技术。经过一番苦学,周先武逐渐掌握了荔枝高产技术。2004年,周先武终于种出了高产、优质的妃子笑,株产量从原来的十几斤提高到了近40斤,售价也达到了10-15元/斤。
周先武的突破带动了周围邻居的种植热情,他们聚到一起探讨荔枝的种植和销售。“2008年,我们甚至到高尔夫球场和高档酒店推销荔枝”。随后的5年,荔枝种植进入黄金期,价格和产量都很稳定,并在2009年达到顶峰,500棵树一年就能带来7-9万元的纯收入,村里的新楼房、新车多了起来。
但是由于种的人逐渐增多,高产技术不再是秘密,2009年以后,荔枝产业便开始走下坡路。周先武说,那之后荔枝价格不再上升,甚至下滑,而人工、农化等成本却不断增加。“2005年一个工人一天的人工费是25元,现在有时100元都请不到人”。与此同时,由于气候等原因,一些年份海南荔枝上市推迟,与广东荔枝重叠,价格惨不忍睹。2013年,荔枝价格最低时仅1-2元/斤,有的农户坚持不住了,开始转种橡胶。
周先武介绍说,对比10年前,海口荔枝种植面积减少约四分之一,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0年前树多,产量低,价格高,现在树虽然更少,但是产量高,价格更低了。但他并没有灰心,“无论别人怎么看,我自己会保持好的心态,一直把荔枝种下去,这个产业应该会好起来。”周先武说。
高收益广引外来种户
家乡在福建宁德古田县鹤塘镇的陈自强最初在深圳种植荔枝,后来深圳荔枝产业萎缩,便转战到海口琼山区旧州镇富山村。2007年,经老乡介绍,陈自强与几位同乡合伙承包了当地太乙庄园1200亩荔枝树,他与父亲、弟弟三人承包了其中的200亩。
父子三人精心管理果园,种出的荔枝品质不错,每年前来收果的东北客商都会抢着要。加上与南部陵水荔枝错峰上市,抓好市场空白期,这200亩荔枝每年能给陈自强带来十几万的收入。“这几年,很多同乡都靠种荔枝赚了钱,买了车和房子,在这里安了家。”陈自强说。
胡芳健也来自古田,在太乙庄园承包了100亩荔枝。5月中旬记者来到他的果园,只见沉甸甸的荔枝挂满枝头,一些树由于挂果多甚至被压趴了。同行的旧州镇农资店老板田先生开玩笑说:“老胡,你这棵树荔枝如果没有200斤果,今年的肥料我不收钱。”
由于管理到位,胡芳健的荔枝不但产量高,而且均价可卖到5元/斤,效益可观。说起离开家乡来到海南种荔枝的经历,胡芳健直言很辛苦,但收益很好,“在老家搞蘑菇一年才5、6万收入,过来种荔枝每年的收入能有15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