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淘汰的结果便是产区形成
- 来源:农财宝典农场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自然,西南部,优势区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9 12:38
80年代至90年代初,海南全岛均有芒果种植,但未形成规模,而且芒果花期为1-2月,此期东部和北部正值低温阴雨天多,容易发生沤花,开花坐果率低,被自然淘汰,形成现在从陵水、三亚、乐东、东方、到昌江南部至西南部的优势区域种植格局。
芒果品种不同,管理和口感也会不同,如金煌芒必须套袋,才能保证其外表光亮的黄色;贵妃芒比较娇贵,要下足底肥,少喷激素;台农果皮厚,比较抗病、不易裂果,因此管理较轻松。而消费者的选择成了市场的风向标,芒果市场的偏好从90年代的小果发展到现在的大果,从黄色转变为红色,且以半斤的芒果(中型果)、酸甜度适中、纤维含量少的芒果为优。
普遍有机质不足
要想芒果的品质上乘,土壤有机质必须足够,海南果农对有机肥的使用不够重视,而海南省又是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限制岛外养殖业的进驻。而海南养殖业本身薄弱,因此海南地区土壤的有机质来源有限。果农多会在花果期喷施叶面肥,迅速补充微量元素,但果树的营养还是以通过根系吸收为主。反季节栽培下夏季花芽分化,营养容易积累不够,若根系吸收有机质不够,就会出现风味淡的问题。
品牌之路任重道远
目前海南芒果主要以鲜销为主,一旦成熟期集中就会出现恶性早采,严重影响海南芒果质量和声誉。没有响亮的品牌和持续的规模效应,只能将定价权交给了收购商。虽然三亚芒果已于2011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响了三亚芒果的品牌。但还必须申请‘三亚芒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对‘三亚芒果’地理标志及证明商标包装实行统一印制、统一管理,从生产、包装等各个环节统一标准,才能有效保护‘三亚芒果’的品牌,并发挥其品牌效应。
海南芒果主要靠内地收购商上门收购,被动是导致定价权丧失的重要原因,反观芒果上市时间最晚的四川攀枝花,多为大企业和合作社带头,自己跑市场,在芒果还未上市前就与批发市场、超市签定合同,将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上,因此攀枝花的芒果卖价是最高的。
主要行业势力
三亚市芒果协会
三亚市芒果协会成立于2004年9月,至成立开始,努力推进芒果产业化、优质化、标准化、品牌化。目前协会拥有会员165人,会员芒果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呈现了“三亚芒果”、“南山寿果”、“斯顿”、“南果”、“新鹿牌”等多个芒果自主品牌。三亚芒果声誉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三亚芒果已经销售到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市场,并且出口量不断加大,芒果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会员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所研究员 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