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农业看海南

  毫无疑问,海南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天时”、“地利”突出。与此同时,海南省政府及农业部门对农业发展一直非常重视,相关政策优厚,扶持力度大,农民积极性高,“人和”也十分显著。

  杰出成就引人瞩目,先进经验也值得借鉴。近年来,海南在农业品牌打造、“菜篮子”、“果篮子”等的建设、土地确权的开展、合作社培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最近,海南省农业厅接受了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记者的联合采访,解开了海南农业的密码。

  土地确权

  目前海南省土地确权工作进展如何?据了解,今年海南省将建设全省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服务中心,它们将如何发挥作用?

  海南省农业厅:海南在全省18个市县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三沙市除外),三亚市、东方市全区域开展试点,儋州市、昌江县选择两个乡镇试点,其他市县区至少选择一个乡镇试点。

  截至今年5月16日,除个别市县外,全省已有15个市县开展确权登记的外业测量工作,已测量土地面积117.91万亩,占试点测量任务的68.7%,预计东方、三亚、文昌、儋州、昌江、临高等今年6月底可基本完成试点测量工作。

  去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海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方案》提出,省、市县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健全村有信息员、乡镇有服务站、市县有服务中心、省有交易平台的四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目前,东方市成立了市、镇两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安排工作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合同鉴定等服务,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公开招租竞标制度,在23个镇成立流转服务中心,每个中心安排2至3名工作人员,在254个村委会成立流转服务站,每个服务站安排1名工作人员。省级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正在筹建。

  合作社

  今年,海南省农业厅将培育筛选百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对这些示范社,政府将给予怎样的扶持?

  海南省农业厅:今年,海南省农业厅与省财政厅、省农信社联合启动培育百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行动。实施农民合作社辅导人“阳光工程”,各市县配合省农信社对辖区内国家级、省级示范社调研摸底,农民合作社信用信息档案系统平台已开发完成正在测试,基本完成信息采集工作。

  同时,与培育百强农民合作社配套的“惠农贷”担保基金已基本确定,省财政将从合作社专项资金中安排一部分专项担保资金,支持省农信社提供“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并广泛征求农民合作社的意见,确保方案不脱离实际、操作性强。

  近几年来,全省立足实际,不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财政投入从2007年的400万元增长到2013年7020万元,6年增长超过17倍,累计投入总额超过2个亿(其中中央财政1.235亿,省财政0.9亿),有力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类型多样、覆盖面广,经营灵活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的作用主要有:一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了销售价格,提升了农业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经初步估算,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人均收入高出非成员20%-30%以上。二是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大部分合作社依托于当地特色优势资源,通过生产经营放大当地产业特色。三亚农民创办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185家,约占全市合作社总数的54%。三是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目前,全省共有423家合作社注册了商标,2012年有3家合作社商标获得海南省著名商标,2013年有6家合作社商标获得海南省著名商标。有458家合作社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许多优秀的合作社建立了示范基地,组织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保证了农产品质量,提升了品牌形象。如屯昌枫绿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制定《屯昌枫木苦瓜生产技术规程》、《枫木苦瓜》两个产品质量标准,并建立农产品田头3G监管系统,“枫木苦瓜”带着“二维码”销往北京、广州、深圳、东莞、中山、武汉、长沙等地。四是提高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全省农民合作社人数在20人以上的有1917家,其中,100人以上的有245家,实现了分散生产与适度规模经营的对接。

  2014年1-4月,南繁制种水稻保险承保面积达3.24万亩,同比增长11倍多。制种水稻保险主要承保地是三亚、陵水、乐东、东方、昌江。除做好14个政策性农业险种的推广外,省农业厅正推动中国太平洋保险海南分公司开发芒果、木瓜等高附加值种植业商业保险。目前已开展前期调研,初步形成芒果、木瓜保险条款。

  农业品牌

  海南政府部门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的申请工作非常重视,这些工作与海南农业大品牌(包括国际品牌)的打造如何形成一个系统工程?

  海南省农业厅:海南是全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热带农产品上市时间与大陆相比或早或晚,季节差优势十分突出。海南热带特色农业要转型升级,必须走品牌农业之路。海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品牌农业的发展,为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出台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农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今后5年的目标任务及各项措施。海南品牌农业要做大做强,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大农业概念,海南是全国热带面积最大的省份,热带特色农业在全国独树一帜,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优越的自然环境,特色、安全的农产品将推动海南品牌农业整体形象。

  第二层次是以农产品为主体,推进区域品牌农业。今年,海南省农业厅将重点扶持三亚芒果、琼中绿橙、福山咖啡、澄迈福橙、海岛和牛等进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近期,省农业厅拟制定莲雾、香蕉、芒果、菠萝、绿橙、文昌鸡、海南猪、白莲鹅、黑山羊等9个海南地方特色名牌农产品标准,以推进区域特色优质农产品发展。

  第三个层次是企业品牌。通过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大力培育龙头组织,引导各类种养大户、合作组织、中小企业共同参与品牌农业建设。在三个层次中,第一、第二层次需要政府主导,从宏观上进行规划指导以及推广。

  菜篮子

  海南是全国冬季重要的“菜篮子、果盘子”供应基地,目前菜篮子工程进展如何?

  海南省农业厅:首先300万亩国家冬季瓜菜基地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为提高海南省冬季瓜菜生产能力,保障北方大城市冬春瓜菜供应,2012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海南省国家冬季瓜菜基地建设规划》,我省根据规划制定管理细则并组织实施。2011-2015年计划建设300万亩国家冬季瓜菜基地,主要进行菜地改造、建设育苗基地、田头冷库、田头综合服务站等。国家冬季瓜菜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6.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2亿元,其他投入14.6亿元。2011-2013年已投入资金27.1亿元,完成标准化菜田改造面积130万亩。

  其次积极发展设施栽培瓜菜。2009至2013年国家财政投入现代农业发展资金6.38亿元,带动企业、合作社、农民推入资金约11亿元,初步形成了区域规模化的生产格局,如以乐东、三亚、陵水为主的南部哈密瓜产业带;以文昌、琼海、万宁为主的东部大棚西瓜产业带;以屯昌为主的中部苦瓜产业带以及海口、儋州、澄迈等大棚常年蔬菜产业带等。设施农业促进瓜菜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各地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等生产模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再次抓好农业部“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和省常年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实施2010-2013年农业部“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建设蔬菜标准园38个,水果标准园10个;实施常年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其中2010-2011年省财政投入资金1400万元,扶持建设15个蔬菜集中育苗基地,2013年投入资金2000万元,建设39个常年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及5个蔬菜引种试种基地。目前已经建立38个蔬菜标准园和114个水果标准园。

  农产品电商

  去年海南农产品在淘宝一级页面上开辟了特色馆,全岛农产品一齐“触电”,目前成果如何?

  海南省农业厅:“打造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是2013年海南省农业厅提出的“十大行动计划”之一。携手阿里巴巴,通过政府、淘宝、运营商三方合作,打造淘宝“特色中国·海南馆”,开展农产品网络电子促销,实现农产品交易从实物交易向虚拟市场的大转变,开启了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新时代。

  通过海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3G项目建设,让海南瓜菜拥有了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登陆“海南省农产品质量3G安全网”快速获取农产品的生产信息。这一措施引起了淘宝网生态农业频道的高度重视,特意抵琼考察海南田头瓜菜基地的“二维码可追溯3G体系”建设,并希望以海南农产品安全监管3G系统示范基地为标杆,制订淘宝网生态农产品入驻基地的标准。

  “特色中国-海南馆”建设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与淘宝网合作打造、三亚海源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日常营运,探索“农户+专业合作社+平台+消费者”全新销售模式,在淘宝网上集中推广与销售海南特色品牌农产品,培养广大农民的订单意识和品牌意识,引导人们按市场的需求从事生产,带动农业产业化的提高。

  《农财宝典》记者 王俊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