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到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一组作为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另一组作为观察组,患者仅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没有置管引流。经过治疗之后,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天数分别为28.4±7.2和36.6±20.1(P<0.05);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6例(20%)和15例(50%)(P<0.05);病死率分别为10%(3/30)和16.7%(5/30)(P>0.05)。结论:采用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的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而且操作简单、安全,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 腹腔置管引流 治疗
重症胰腺炎病情危险,死亡率高,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与健康。现选择2012年7月到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早期腹腔置管引流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到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患者最低年龄25岁,最高年龄64岁,平均年龄43.5岁,就诊时间为发病后3-17h。观察组患者最低年龄27岁,最高年龄65岁,平均年龄44.5岁,就诊时间为发病后4-17h。所有患者的诊断都符合2011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通过常规CT检查发现,所有患者的胰腺肿大,存在密度减低区,胰腺周围和腹腔都有不同程度的渗出。两组的60例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就诊时间等方面都具有可比性,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为:首先要禁止患者入食,对胃肠进行减压;入院后给予大量的MgSO4进行导泻,并积极液体复苏、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问题;时刻检测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等的功能,并防止胰腺发生感染;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还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的腹胀问题缓解之后,还要尽快给予中药清胰汤进行治疗。
观察组:观察组的患者在抗感染、抑制胰腺的分泌等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还要在入院6h以内施行腹腔置管引流,具体的操作为:患者取平卧,避开腹腔各内脏器官和大的血管,选择距离引流位置最近处为穿刺点,做好标记。局麻后切开皮肤,先用细的针试穿,若可以抽到渗出液则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扩大腹壁的穿刺孔,将深静脉导管置入并固定好,连接好引流袋,保持引流管的通畅。等患者的病情稳定,每天引流的渗出液颜色变淡且少于5ml,经B超复查没有发现腹腔积液时拔掉导管。
1.3 评价指标
治疗以后,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例数以及死亡率,对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做出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实验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我们选择x2检验,计量资料用的是t检验,若P 2. 结果
将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天数、并发症例数、死亡率比较后发现:观察组住院天数为28.4±7.2,对照组住院天数为36.6±20.1,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为6例(2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为15例(50%),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症胰腺炎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早期腹腔的渗出很多,失血量大[2]。由于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的胰酶及毒素等,被吸收后很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及时引流这些渗出液,就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有研究发现,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根治,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3]。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2012年7月到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早期腹腔置管引流的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例数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这也与之前黄江涛[4]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通过腹腔置管引流及时将渗出液排除体外,减轻渗出液对机体的刺激,可增加患者的康复的机会。结合本次研究活动所得的结果,笔者发现:腹腔置管引流对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效果很明显,且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腹腔置管引流可以很好的治疗重症胰腺炎,另外腹腔置管引流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实用等优点,笔者认为采用腹腔置管引流来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应用前景乐观,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能志,张克兰,黎有典等.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9):932-934.
[2]屈坤鹏,司若湟,杨晓军等.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4):433-434.
[3]孙备,贾光,王刚等.多元化微创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5):338-340.
[4]黄江涛,姚欣敏.早期腹腔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3):398-399.
刘春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