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老年精神科患者;安全隐患;预防;护理
老年精神科收治病种以老年、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为特点,病情变化快、易发生意外,任何细微的疏忽可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带来伤痛甚至危及生命。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给医院带来损失。老年精神病患者是整个患者人群的弱势群体,,机体的各项功能日渐衰退,如耳聋,眼花反应迟钝,步态不稳且动作缓慢,自我保护能力差,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全[1]。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除精神症状外,大多伴有不同程度地机体功能衰退或躯体疾病。住院期间针对不同的病情实施相应的个案化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2]在情绪不稳,抑郁或意识模糊状态下,可能发生跌倒,摔伤,走失,坠床,自杀,伤人,窒息,噎食,猝死等意外。现将老年精神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总结如下。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
1.1意外受伤
1.1.1跌倒老年精神科患者大多年老体弱、视力减退,夜起入厕频繁,且运动障碍发生率高,如瘫痪、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由于上述原因,如遇地面滑、床脚移动、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更易发生跌倒。
1.1.2坠床躁动患者予以床栏防护、肢体约束方法不正确,或陪护人员对此重要性认识不足,擅自取下床栏、约束带;高龄老年人对病床高度不适应,或夏天使用凉席,在凉席外移的情况下翻身而致坠床。
1.2走失精神异常及老年痴呆患者,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h连续看护,特别是外出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1.3噎食饮食要高蛋白,高热量,低糖,低脂,易消化为主,对病情不稳定,吞咽有困难,有药物不良反应,暴饮暴食,不知饥饱要适当限制,并且要在工作人员视线内集中进食。
1.4猝死据有关报道,精神病人的猝死率在0.22%-10.78%.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长期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关。大部分猝死发生在凌晨,护理人员应认真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尤其在夜间应加强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抢救。避免意外的发生,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4与躯体疾病有关的隐患老年精神患者常常伴有多种躯体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等。由于老年精神病患者受精神症状的影响,不能准确的的描述病情,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2 预防对策
2.1评估危险因素,确立高危人群进行详细的入院评估,对高危患者,应在患者一览表上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意外受伤。1)能活动又体虚的高龄老年人下床活动随时有晕厥的可能,是跌倒的高危人群。首先应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如地面材料防滑、干燥,拖地时应设警示牌,厕所、洗漱间须增设防滑垫;坐凳带扶手,稳定性好;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安装竖向扶手,便于站起时借力;其次应加强巡视,主动给予帮助,护士须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结合病例分析跌倒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的危害,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帮助;重要的注意事项及时予以书面告知,护士与家属双签名,如下床、入厕、坐立有人搀扶,久病卧床及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应遵行“起床三步曲”[2],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发生。2)有坠床危险的高危人群,如意识障碍、精神异常、高龄老年、痴呆患者,应反复向家属强调床栏防护、肢体约束的重要性,不得擅自取下床栏、松开约束带,并教会家属正确使用选用床栏、约束带;病床高度不大于50cm,热天尽量不用凉席,以防凉席外移而发生坠床3)精神异常、老年痴呆患者应24h不间断看护,及时给患者衣袋内放入注明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的卡片,外出检查提前与辅助科室联系,由专人陪伴,尽量缩短外出时间。
2.2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段的护理力量,严格检查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夜间护理力量相对不足,陪护人员疲惫入睡,意外事件更易发生。故应合理搭配夜间护理力量,尽可能安排双班制,新老护士搭配,满足必要的护士数量。
2.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正确评估每一位患者,对重点患者重点观察、三防病人做到心中有数,重点患者不离工作人员视线,必要时设专人看护。处理突发事件有条不紊,这需要扎实的业务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遏止隐患于萌芽之中,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2.4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认真做好患者及家属的住院前,住院中及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中的很重要的一环,精神疾病的远期疗效,病情稳定程度与健康教育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王志红,老年护理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9
[2]陈彦方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98-203
[3]库洪安,詹燕,于淑芬,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43
王雪艳 吕晓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