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工作中的价值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健康教育,慢性乙型肝炎护理
  • 发布时间:2014-09-24 09:25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析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开展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05月—2014年05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随机分组。组别名称设为B1组(观察组65例)与B2组(对照组65例)。B2组:常规护理;B1组: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临床护理效果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B1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配合给予包括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在治疗优良率方面,高于B2组患者尤为显著(P<0.05)。在临床护理满意度方面,B1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于B2组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其给予包括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患者针对医护人员的临床满意度表现为显著提高,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针对疾病恢复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 慢性乙型肝炎 护理

  因为机体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通过血液到达感染者肝脏内部以及肝外组织,最终导致感染者表现出相应的病理改变以及免疫改变,尤其将肝脏病变作为主要的称为乙型肝炎疾病。乙型肝炎属于极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其表现出的较强的传染性,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威胁。为了有效将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对患者开展对应的健康教育【1】。为了分析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开展健康教育,在提高治疗优良率方面,意义显著,现将具体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05月—2014年05月1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随机分组。设为B1组与B2组。在B1组65例患者中,男35例,女3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5岁-5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6±1.7)岁;在B2组65例患者中,男39例,女27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6岁-6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9±1.9)岁。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等方面,存在均衡性(P>0.05)。

  1.2 方法

  针对B2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其实施常规护理。首先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讲解慢性乙型肝炎的疾病知识,使患者能够对自身所患疾病有一彻底了解,从而可以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此外,为患者介绍住院环境,缓解患者内心的紧张感,能够融入环境,从而促进疾病的恢复。针对B1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配合给予健康教育,对比分析最终获得的护理效果【2】。

  1.3 评价方法

  自设疾病知识测试题,对患者进行测试,完成测试后,根据患者的评分结果完成等级的划分。本次一共包括20道测试题,每题分数为1分,总计20分。优秀:最终得分大于15分;良好:分数在11分与15分之间;差:分数小于10分【3】。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数据,主要选择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由X2检验表示本次计数资料,以P>0.05为存在均衡性,无显著差异。

  2、结果

  2.1 治疗优良率

  在临床治疗优良率方面,B1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于B2组患者尤为显著(P<0.05)。

  2.2 护理满意度

  B1组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成护理后,满意:59例;一般:5例:不满意:1例;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46%。B2组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成护理后,满意:32例;一般:15例:不满意:18例;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2.31%。B1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于B2组患者明显(P<0.05)。

  3、讨论

  在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最终获得的效果显著,具体步骤如下:

  3.1 对患者实施饮食指导

  3.1.1 科学饮食具有重要的意义

  患者在饮食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低脂饮食。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该多进食瘦肉、水果以及蔬菜等食物,保证能够摄入充足的热量。应该对脂肪摄入量进行准确控制。

  3.1.2 对患者讲解饮食的具体情况

  要求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肝脏方面的相关知识。肝脏属于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其主要发挥营养代谢作用,如果患者的肝功能遇到损害,往往造成患者的蛋白质以及脂肪出现了代谢障碍,并且会导致糖原合成减少。饮食合理科学能够显著促进患者的肝功能。此外,能够有效修复患者的肝细胞,并且促进其再生。对此,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意识到均衡饮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2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3.2.1 要求患者家属需要积极配合

  对患者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例如患者针对疾病知识的认识以及患者家属情绪等诸多因素。对此,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向家属认真讲解患者疾病的康复以及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意义。为了有效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治疗配合度提高,要求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使患者家属针对患者的内心需求以及心理状况进行详细了解,要求患者家属与患者家属需要良性接触。

  3.2.2 树立患者信心

  护理人员在同患者之间进行交流过程中,需要使患者将自己心态进行充分表露,护理人员给予耐心倾听,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讲解,有效树立患者的信心。

  3.3 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介绍用药的相关情况,使患者了解用药后临床可能会表现出的不良反应,同治疗心切患者进行密切合同,保证其能够合理用药。

  总而言之,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开展健康教育,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以及患者针对医护人员的临床满意度,提高程度尤为显著,成功凸显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易朝霞.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11(30):105-106.

  [2]张彩霞,范楠楠.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1(20):1023-1025.

  [3]施巧珍,庄丽频,蒋幼娜.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安徽医药,2013,9(30):322-326.

  戴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