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高血压病人使用社区护理干预的降压效果及可靠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本社区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社区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实验研究表明,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行以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非常有效的控制患者的高血压,并且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 社区护理干预 降压效果
据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当前患有高血压的病患已达到两亿之多,并且由于其防疫控制力度较为欠缺,国内高血压人群对于该疾病的控制率、知晓率及治疗率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1]。所以,国人由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而造成死亡的人数是总死亡原因的首位。由此可见,唯有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知晓率,真正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从根源上降低该疾病的发病率与总死亡率。为了提高老年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治愈率,我们对其采取了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本社区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为30例,女性患者为20例,平均年龄为62.27±7.23岁;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为28例,女性患者为22例,平均年龄为64.31±6.72岁。对比两组老年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2]
两组患者均为其测量血压,具体的血压测量措施如下:在上午的9~10时,患者休息10min以后再采用坐位的形式测量右肱动脉血压。需注意的是,两组患者在测量的时候需要使用完全相同的水银柱式血压测量计。每位患者测量两次,最终取平均值。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社区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社区护理人员应当为高血压患者建立起独立的健康档案,并且定期为其测量血压并记录,还应当予以跟踪随访。与此同时,还应当指派专门的医生对患者进行管理,为其预约门诊时间。针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医生可以定时定期的到患者家中进行血压测量,并且正确指导其用药。在对实验组患者开展社区干预措施后,社区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详细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以及危险因素等,使其发病率与总死亡率得到有效的控制。
1.3 疗效判定[3]
DBP下降值<20,并且逐渐下降至正常为显效;DBP下降值在5~10mmHg之间为有效;血压没有达到上述水平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可谓是我国脑卒中以及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危因素,并且多发于老年患者。所以高血压的预防以及治疗的首要目的是要控制不断上升的发病率和预防、控制高血压的并发症,这一切的关键便是使患者的血压控制在达标的状态。据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当前患有高血压的病患已达到两亿之多,并且由于其防疫控制力度较为欠缺,国内高血压人群对于该疾病的控制率、知晓率及治疗率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所以,国人由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而造成死亡的人数是总死亡原因的首位。由此可见,唯有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知晓率,真正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从根源上降低该疾病的发病率与总死亡率[4]。
经本组实验研究可以得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则为78.00%,经过对比,实验组患者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社区护理干预措施非常适用于对老年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护理治疗之中,降压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经实验研究表明,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行以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非常有效的控制患者的高血压,并且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冯巧云,刘丽云.谈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04):28-29.
[2] 周森,薛金良.社会心理应激与高血压病[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8,19(04):211-213.
[3]刘庆伟,姚海云.高血压病患者心态及心理护理后依从性改变的分析[J].山东医药,2010,45(16):70.
[4]于华明,侯细波.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预后影响[J].预防医学论坛,2009,13(09):840-842.
许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