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120例临床观察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股骨颈骨折
  • 发布时间:2014-09-24 09:35

  摘要: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情况,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随访,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良好治疗方法。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由于老年人常出现骨质疏松,股骨颈较年轻人脆弱,故在发生跌倒或碰撞时容易引起骨折。而同时,老年人发生骨折后不易愈合,容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故应给予积极治疗[1]。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老年人手术的风险较大,故手术方式的选择就极为重要。笔者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20例,其中男54例,女66例;年龄在6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58±5.63岁,其中75岁以下者73例,大于75岁者47例;左髋骨折63例,右髋骨折57例;骨折类型为:头颈型45例,头下型41例,经颈型34例;合并症有:高血压37例,冠心病41例,糖尿病18例,慢性支气管炎17例;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间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合并症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仰卧位,持续硬膜外麻醉,维持患肢在适当位置,在大转子基底部下方股骨外侧作一垂直于股骨的4~5cm小切口,切开皮肤至大转子远侧的股骨皮质,经C型臂X线引导,于大转子远侧股骨上钻入2~3根导针,再用空心钻置入2~3颗空心钉,用C型臂X线检查内固定位置是否良好,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创口,最后仔细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放置引流管。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给予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取仰卧位或患髋在上的侧卧位,经髋关节外侧入路,在髂前上棘后外侧2~3cm处经股骨大转子后侧1/3处做一弧形切口,分离各层组织至深筋膜,将臀大肌进行钝性分离后暴露股骨颈,保留股骨距1~2cm标准截骨,同时以股骨头实体大小为标准选择假体型号,扩大髓腔并放入假体,用骨水泥充填缺损的股骨距部分,使插入的人工股骨头前倾角在屈髋、屈膝90°时足底与地面平行,术中注意检查患髋关节的稳定程度,对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活动和髋关节的松紧度进行核实,冲洗关节腔、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情况,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进行χ2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率(%)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随访,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人的身体各方面器官及功能均出现退化,其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亦很高,骨质疏松导致股骨颈部位的骨小梁变细,数目也不断变少,同时股骨颈的结构特殊,滋养血管孔分布较多,股骨颈本身就较为脆弱,加上老年人的肌力减退,在发生意外时难以抵消外部力量对髋部的伤害,以上因素均导致股骨颈易发生骨折[2~3]。而老年人的血运供应较差,发生骨折后不易愈合,股骨头坏死、髋部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方法,但老年人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通过植入的人工假体维持和恢复髋关节的正常位置,使髋关节功能得以重建,有利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及骨折部位的愈合,可极大地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4]。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时间比临床上常用的骨折复位内固定术要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也比较少,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方法。

  参考资料

  [1]唐高,李敏,胡海涛.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6):838~839.

  [2]张秀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81例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2.(28):22~23.

  [3]黄云波,黄科,梁仁致,覃琪,闭礼乐.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4):527~529.

  [4]唐跃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0,3.39(6):727~728.

  马耀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