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我们已经吸取了教训
- 来源:汽车博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尔夫,中国市场,大众汽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1-20 08:33
高尔夫进入中国之后,文化色彩淡了很多。一批年轻粉丝认可高尔夫的运动特质,但我们认为高尔夫应该给中国市场带来更多的东西。之前也有CrossGolf、高尔夫旅行车通过进口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但是推广力度和销量都比较弱。大众汽车是否会认真考虑在全新高尔夫车型上有所改变,将更多衍生衍生车型投入国产?因为那样可能意味着更多的市场营销、更多的推广。或者大众汽车现在主要考虑实际销量,而不把过多精力放在它的衍生车型上?
首先来说,一款车型的市场表现与传承、文化是紧密相关的。当我们在中国引进第一批高尔夫产品的时候,我们许多工程师认为在中国特别需要引进高尔夫GTI,但那时还要进行很多的沟通。今天,高尔夫的文化很多是通过高尔夫GTI的表现和高性能所体现的,高尔夫GTI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品牌。
关于高尔夫旅行轿车的问题非常有意思,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目前,中国旅行车细分市场和其它国家相比还不是那么发达。比如,目前奥迪的旅行车比奥迪的轿车有更大的潜力,尤其是高性能运动车型方面。一旦我们发现这样的产品在中国有好的机会,客户喜欢像高尔夫旅行轿车这样的车型,了解旅行轿车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我们就完全可以为客户提供这类产品。也许媒体朋友在这方面可以跟读者交流,比如旅行车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我们希望从你们那里了解这样的反馈,这样我们可以了解什么时间适合在本地进行生产。
高尔夫是一款很有个性的车,现在MQB把之前的PQ平台全部替换掉了,这个措施是否会对车型有影响?既然MQB衍生出这么多产品,会不会对高尔夫的个性有影响?
MQB系统带来的影响是重大的。比如说在车身重量减轻方面,如果把不同的发动机和配置考虑在内,全新高尔夫比上一代车型减轻了100公斤。在设计方面,MQB系统给全新高尔夫带来了很多变化,比如全新高尔夫加长了轴距,车身宽度增加了,车身高度降低了,车身整体比例和设计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些都是全新高尔夫的一些新特征。
我已经说到驾驶舒适性和动感的驾驶性能,通过MQB系统,我们可以向客户提供原来只有高档车才会配置的技术,比如说驾驶辅助系统。将来,MQB也会用于电动车。模块化系统可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我们发展的重点。MQB系统将成为将来先进、创新技术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这一系统提供客户买得起的产品。通过这个系统的协同效益以及成本方面的优势,将来我们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配置,比如驾驶辅助系统技术、轻量化技术等等。
中国消费者对于新鲜事物是非常欢迎的,而且接受度非常高。很多企业包括一些IT厂家都在大量讨论车联网,但是大众汽车说的比较少,能不能介绍一下大众汽车对于车联网技术的认识?如果具体到车型,将会有哪些步骤来应用车联网技术?
车载信息服务系统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国也具有一样的趋势。这样的系统在为车主和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上具有非常大的潜能,比如说在驾驶时,他能更好了解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附近的车主们在做些什么。我们已经开始提供这方面的服务,比如奥迪已经开始采用无线互联技术。在提供互联网信息互动服务上,我们正在进行很多的工作,为客户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技术将为私人汽车和公共交通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
捷达和桑塔纳是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的车型,还有朗逸、朗行、朗境这些“朗”字开头的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的车型帮助大众汽车成功切入了二、三线城市。长远来看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对汽车也是很渴望的,大众汽车所有车型的售价都在8万元以上,有没有相应规划继续下沉到四、五线城市?
非常清楚的是,将来市场增长的推动力将主要来自二、三、四线城市,而不是大都市。我们正在这些城市扩大经销商网络,大众汽车、奥迪以及斯柯达都如此。目前在这些城市的需求还是价格稍便宜一些的车型,而对于更高性能、更高配置的车型来说目前需求还不是那么高。我觉得完全可以把产品提供给这样的一些城市,从低到高,我们可以提供斯柯达晶锐、昕锐、捷达、桑塔纳、朗逸等,之后有帕萨特、迈腾、奥迪A6、Q5,这些都可以提供给这些城市的消费者,此外还有进口车产品,如宾利、兰博基尼、布加迪等等。我们还可以向这些城市的消费者提供朗逸、高尔夫旅行轿车等更适合他们需求的产品。比如在德国,20多年来我一直驾驶的是奥迪旅行车,因为空间宽敞。
在中国市场,大众汽车一直扮演着技术推动者的角色。但是最近有几次不管是召回还是类似对于技术的负面影响,多多少少会对潜在用户或者现在的用户产生影响,给大众带来一些技术形象或者品牌形象上的损伤,大众汽车接下来会不会由于这些问题在将来的技术路线、产品路线上变得更保守?
我相信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吸取了教训。这并非是保守的问题,关键是我们需要更加贴近客户、更加贴近经销商、更加贴近互联网。这样如果市场中出现问题,我们能够尽早的发现。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组和团队针对产品质量进行密切的跟踪、了解,确保我们能够及早发现问题。我们最近进行的召回,就是基于我们自己调查了解,以更快的速度进行了主动召回,这也得到了用户的认可。我想强调的是,客户的满意度始终处于首要位置。这与成本无关,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负责任的行动满足我们客户的需求。
撰文/吴道予 图片/ams 美术设计/张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