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重症监护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重症,肺疾病,真菌感染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22 08:01
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8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出现肺部真菌感染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63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治疗状况及治理后的转归情况。结果重症监护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患者的白蛋白水平、长期应用激素比例、抗生素使用时间、住ICU时间等是因素重症监护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患者的白蛋白水平、长期应用激素比例、抗生素使用时间、住ICU时间等是因素重症监护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治疗过程中要合理使用各种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加强营养支,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侵袭性检查治疗。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真菌感染;高危因素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4)12-0011-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内科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该病患者的气道受阻、气流受限,具有不完全可逆性,常会呈现出进行性发展间断加重的典型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较危重,多数需要接受重症监护[1,2]。近些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当前肺部真菌感染已经居于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第一位,同时占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15%左右,其中最常见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为了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出现真菌感染的情况,本研究分析了发生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并进行分析,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8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出现肺部真菌感染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63例。实验组(真菌感染组)男性39例,女性24例,年龄为42-83岁,平均年龄为(68.5±3.4)岁;对照组(非真菌感染组)男性38例,女性35例。所选患者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神智较清醒。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的治疗情况及转归情况。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所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中的临床诊断标准。⑵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实验组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2,4]。①患者接受原发病治疗期间,呼吸系统的体征及症状显著加重,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降低或者升高;②肺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出现了新的团块状阴影或者片状的阴影;③对患者支气管分泌物或者深部痰液连续进行三次培养,结果证实为同一种菌。
1.2.2 治疗方法
明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真菌性肺炎后,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即刻依据药敏及痰培养结果使用两性霉素、伊曲康唑、氟康唑进行抗真菌治疗,连续治疗2-4周,依据混合感染者的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
1.3 数据处理方法
使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两组均数比较,用率表示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
2 结果
2.1 真菌类型
实验组63例患者感染真菌类型如下:曲霉菌(3例,4.76%),白色念珠菌(49例,77.78%),克柔念珠菌(3例,4.76%),近本滑念珠菌(4例,6.35%),患者为热带念珠菌(4例,6.35%)。
2.2 单因素分析
实验组患者住ICU时间、长期应用激素比例、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比例、白蛋白水平等因素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比例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部真菌感染属于较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同时也是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类型,继发性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较危重,常伴有免疫力低下及营养不良等情况,另外该病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及抗生素治疗,还会接受创伤性检查,都会增加肺部真菌感染的机率[5]。真菌感染属于机会性的感染,患者自身的内环境、免疫状态及真菌本身的数量和毒力等多种因素与患者的发病有关[3,5]。所以,重症监护室治疗中存在较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这些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较差的营养状态、较低的自身抵抗力;长期使用激素和抗生素会改变患者的内环境,并逐步降低其抵抗力。机械通气治疗可以促发真菌感染,但是不属于高位因素。
综上所述,患者的白蛋白水平、长期应用激素比例、抗生素使用时间、住ICU时间等是因素重症监护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治疗过程中要合理使用各种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侵袭性检查治疗。另外还要对患者加强营养支持,逐步改善其自身胃肠道的微生物环境,严密监测重症监护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以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
参考文献
[1]张长梅.重症监护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3,03:337-338.
[2]李海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临床医学,2009,01:121-122.
[3]钟小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1:求1675-1677.
[4]吴驰,黄江,邹俊,周仲伟,刘跃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后[J].西部医学,2014,09:1170-1172.
[5]王平,习翠玲,蒋怡芳,金普乐.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24:6385-6387.
张占力 罗杜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