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疗效的影响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肺结核,咯血,疗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22 09:25
摘要:目的:比较两组采用的不同护理措施,分析肺结核并咯血患者在进行治疗时更方便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提高治疗肺结核并咯血患者的成功率。方法:从我院2011年挑选出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30例肺结核并咯血患者,把这些患者当做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从我院2012年挑选出采用全程护理模式的35例肺结核并咯血患者,把这些患者当做干预组的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患者主要是根据医务人员的嘱咐,采用抗感染治疗、常规护理和止血抗痨等治疗方法,干预组是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护理人员进一步实施全程护理干预,主要有了解肺结核并咯血的基本知识、饮食指导、心理疏导以及康复行为的干预等,一直到患者康复出院才结束。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对住院时间、咯血而导致窒息的发生率、咯血的了解、咯血时需要配合的抢救措施等指标都低于干预组。结论:采用全程护理来治疗肺结核并咯血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全程护理;肺结核;咯血;疗效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4)12-0023-01
根据医学文献资料显示:肺结核是慢性传染病的一种,主要是由结核杆菌而引起的,当结核杆菌发生病变时,就会侵入到血管,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咯血症状。其中,肺结核最常见的病症是患者出现大咯血,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患者因大咯血而出现窒息的死亡率很高,大约在40%左右。肺结核的大咯血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行止血治疗,但是实施良好的全程护理措施,也有可能会减少或者避免因咯血而导致窒息死亡的发生率。在治疗肺结核并咯血时,除了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措施之外,还可以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对降低因咯血而导致窒息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患者配合医务人员的抢救程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1]。实验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从我院选出65例肺结核并咯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有30例,男性有17例,女性有13例,平均年龄在39岁左右,干预组有35例,男性有14例,女性有21例,平均年龄在36岁左右。所有患者都符合肺结核并咯血的诊断标准,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咯血、胸痛、低烧等情况。患者在住院以后,应该对其进行止血、抗感染、抗痨等方面的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之间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存在差异,所以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数值没有超过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与全程护理措施
1.2.1 饮食护理措施
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随时监督患者的饮食情况,为患者提供含有维生素、热量、高蛋白等食物,这些食物不但可以给患者提供能量,而且还会增强患者的康复和抗病能力。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建议患者多吃豆制品、鱼、肉等新鲜食品,并且护理人员还要注意在患者住院期间,不要让患者吃辛辣、热量过高的食物,因为这有可能会导致血管扩大或者出现咯血等情况,而应多吃温热流质食品[2]。
1.2.2 健康行为的干预
患者出现少量咯血后,就应该卧床休息,同时还尽量避免做剧烈运动;患者出现中等咯血后,就必须要卧床休息,在做好生活护理的同时,还要避免没有意义的交谈。如果患者出现咯血时间超过三天后,仅仅只是痰中带血,可以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适度伸缩上下手臂、翻身等轻度运动,来排除体内的瘀血,避免发生肺部感染。完全停止咯血一周后,可以在护理人员或者家属的陪同下到户外散步。同时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习惯和休息时间,尽量避免出现劳累现象。
1.2.3 观察咯血先兆
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时,就应该对患者的病情和病变的位置等方面有基本的了解,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措施。告诉患者一旦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情况,就应该马上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或者身体侧卧,将血轻轻咳出,保证呼吸顺畅,同时及时将这种情况告诉医务人员。
1.3 分析统计学的方法
将实验得出的结果用SPSS15.0系统进行统计,其中,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2检验计数资料,所以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数值没有超过0.05)。
2 结果
干预组能够提前掌握咯血先兆情况,其中有2例能够及时治疗咯血窒息患者的病症,对照组有3例通过呼吸气囊来帮助通气转向ICU,进行下一步的治疗,两组中都没有发生患者死亡情况。
4 结论
根据医学资料可知,肺结核死亡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因为大量咯血而导致窒息的,但是三分之一的肺结核患者都有咯血症状,只是咯血的程度不同而已,窒息可以诱发患者的心跳突然停止,发生窒息时的4到6分钟是抢救的最佳时段,也是出现咯血时最好的止血机会。
医务人员应该及时对患者灌输肺结核咯血的基本知识,指导患者实施各方面的全程护理干预,比如,有指导患者的饮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对患者的康复行为的干预等,这些全程护理干预都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能力和意识。同时,医务人员还要加强在全程护理操作和程序等方面的规范性,使患者更加愿意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减少死亡率,而且还可以得到社会方面的支持与鼓励[3]。
参考文献:
[1]陈银石,肺结核咯血致死46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1999,14(07):778
[2]付伟,348例肺结核大咯血的先兆观察与护理[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7,30(025):175
[3]冯翠莲,黄丽萍,曾华志,汤春梅,陈华,梁钰,全程护理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疗效的影响[J].广东医学杂志,2012,33(13)
刘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