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产后,抑郁症,护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22 12:5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症干预中的作用。方法: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方法。结果:心理护理使产后忧郁症的症状得到控制及缓解,降低了产后忧郁症的发生率。结论:护士通过产前、产时、产后的心理疏导,改善孕产妇生活环境等对预防和减少产后忧郁症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原因分析;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4)12-0046-01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孕产妇的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产妇在分娩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状态,是一组非精神性的忧郁症状群,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困倦、易哭泣,产后孤僻、失眠或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疲乏及食欲不振,悲观等为特征。产后抑郁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对婴儿的情感,智力和行为发展起到不良的影响。
1 原因分析
1.1 生理因素:妇女从怀孕至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有学者认为产后忧郁症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孕激素的变化相关,产妇本人的健康对孕期产生抑郁情绪也有很大的影响。
1.2 心理因素:
1.2.1 由于完美主义的女性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以致不现实,遇到困难时不愿寻求帮助,所以她们可能会无法适应当一个新妈妈。如果丈夫很少一起照顾孩子或女性缺乏丈夫在精神上支持的话,她们就会有巨大的压力。妊娠和分娩伴随着一系列的躯体和心理变化,虽然大多数孕产妇适应良好,但也有个别孕妇会出现适应不良。有些产妇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初为人母的角色改使其面临自身康复和育婴两大问题,对自己当母亲的角色产生冲突和适应不良,无法克服作母亲和工作的压力,尤其是文化程度高的人由于面临的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大,考虑问题多,情绪较复杂,易发生抑郁。加之由于受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束缚,生女孩的产妇心理压力、心理负担更大。
1.2.2 孕妇从怀孕到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妊娠体内雌孕激素明显提高。分娩后激素明显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细胞活动,产妇的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容易引起情绪波动,从而出现抑郁症状[1]。
1.2.3 怀孕期间有过严重的情绪波动,如搬家、亲朋离逝,或者自然灾害等都会使孕妇产生产后忧郁症。怀孕后得不到丈夫的关心爱护,轻者吵嘴斗气,重者大打出手;产后又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和帮助;由于生活习惯不同,产后坐月子期间婆婆的照顾不佳,经常为一些生活小事产生摩擦,造成心理沮丧,生闷气,经济条件差,居住环境差,家里老人对婴儿性别的不正确期盼等都是产后忧郁症的不利因素。
1.3 家庭和社会因素:对于产妇而言,最强大的社会支持来源于丈夫。有调查表明婚姻满意度低,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缺乏丈夫支持的产妇更易患忧郁症。部分产妇由于分娩,可能失去就业的机会,从而导致经济上的压力加重,常常造成产妇的抑郁。
1.4 产科因素:分娩对女性来说是一种忐忑不安的体验。虽然产科设备完善,技术提高,但产妇对分娩方式及疼痛都感到恐惧,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等一系列机体变化,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难产,进一步加重焦虑、不安情绪,诱发产后抑郁的产生。
1.5 内分泌因素:
在妊娠分娩过程中,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为情绪愉快,分泌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患者表现抑郁。
1.6 性格与遗传因素:
有专家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认为产后忧郁症属于内源性忧郁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及生理因素,研究发现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忧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忧郁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怀孕前已有忧郁症但未及时发现,其产后发病的可能性高达30%[2]性格内向、自闭、不善于沟通、爱生闷气、好强求全、固执、社交能力差、敏感、情绪不稳定,则可能在产后遇上不开心的事而发生抑郁。过去有不良的生活经历,情感障碍,经前抑郁史者也易引起产后抑郁。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忧郁症易感性和他的个性。
2 护理方法
2.1 孕期护理:开办孕妇学校、电视、印发手册、悬挂宣传版面画等形式宣传孕产期生理卫生、育儿方面的知识,除孕妇外,丈夫和婆婆也参加。提高孕妇对生理变化的了解,使其对抑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掌握产后自身护理和婴儿喂养方面的知识,增强产妇护理婴儿的能力和自信心。利用孕前检查的机会及时解答孕妇和家属提出的问题,纠正不正确的思想观念,解除思想负担。提高孕妇和家庭成员对抑郁症的认知度,有效规避不良因素。及早发现轻度抑郁症患者,及时进行干预。
2.2 住院期间护理:热情接待孕妇,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医疗技术和仪器,介绍科学接生的优越性和安全性。认真回答孕妇及家人提出的问题,安定其情绪。向孕妇宣传孕产妇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及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使其了解放松技术,减轻紧张和恐惧。在宣教室利用图谱和媒体让孕妇学会给婴儿哺乳、换尿布、洗澡等技能,为孕妇的角色过度,在思想上技能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2.3 产程护理:根据产妇不同的需要,用擦汗、喂饭、按摩等护理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及分娩后注意事项指导,同产妇进行真诚的的交流和沟通,让其了解并主动参与分娩的护理活动,调整心理状态,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分娩。
2.4 产褥期护理:产褥期后通常被认为是充满压力的母性适应期,甚至是危险期。重视产后心理疏导,解决产妇和家属存在的问题。为产妇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指导母乳喂养,讲授简单实用的育儿知识,使产妇顺利实现角色转变,产妇不愉快时,要鼓励其诉说甚至哭诉,并耐心倾听。转移其注意力,鼓励其去想愉快的事情。另外还要指导产妇产后尽早进行锻炼,以利于其产后身体各器官的恢复并可增强其自尊心与自信感。
3 体会:
轻度产后抑郁症不易被发现,更易被忽视,有些家属无法体会患者产后的心理转折,而认为患者无理取闹,未适时给予情感支持,和产妇不沟通、交流,不满足产妇的需求,最终导致病情恶化。充分重视围产期及产褥期的心理保健护理,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寻找适合各自类型患者的预防控制措施,积极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5-302
【2】陈良英.产后忧郁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1-3
朱小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