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例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前列腺炎,病原学,检查
  • 发布时间:2015-01-22 13:21

  摘要:目的:对5例患有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体内病原菌检查实例分析,从而探究该疾病的具体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方法:对已经存有的5例患者的病原分析材料进行深入分析,进行相关的细菌检验和培养。结果:有3例分离出了细菌,分析出的阳性比率为63%,细菌种类10种,格兰阳性菌占73.8%。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占2例占到35%。结论:对前列腺的病原菌和必要的临床药敏实验对前列腺炎症的治疗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 病原学 检查 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4)12-0053-01

  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疾病,本文对本院2013—2014年收治的5例前列腺患者的病原检验数据及进行的药物过敏反应试验来研究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菌及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探讨其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患者5例,年龄19~50周岁,病程3~24个月。患者均有前列腺炎症症状出现,检查后的常规白细胞,>10个/HP,卵磷脂颗粒不同程度减少。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病历均选择患者在排尿后采取对尿道口进行消毒,并对前列腺周围进行按摩后在无菌状态下收集的样本,然后再进行细菌培养,同时行解脲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DNA-PCR检测。

  1.2.2 解脲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检测在细菌培养阳性样本中:合并感染解脲脲支原体占9.68%;合并感染沙眼衣原体占14.11%;两者同时感染,占5.65%。细菌培养阴性标本中:感染解脲脲支原体占17.22%;感染沙眼衣原体占28.33%;两者同时感染占12.78%。

  2 结果

  2.1 细菌培养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细菌培养3例分离出细菌,阳性率为58%。细菌种类有11种,其中革兰阳性菌占78%,以表皮葡萄球菌(32.66%);革兰阴性菌占17%,以大肠埃希菌占优势(9.27%)。

  3 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针对该疾病的详细病原学分析还不全面。慢性前列腺的分类包括,慢性细菌性、慢性非细菌性和无症状炎症性前列腺炎等3类,其中以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为主。在近些年的调查研究中,慢性前列腺炎症的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总体分析得出,在5例的前列腺患者中可以分离出3株病原菌,病原菌的阳性比率为61%,在众多前列腺感染的菌种中细菌占到了感染原因的主要部分。关于之前有关前列腺病原的相关研究报道认为的致病菌主要有格兰阳性杆菌、大肠埃希菌和格兰阴性菌,其中格兰阳性菌的比重较大为90%左右;其次是大肠埃希菌、格兰阴性杆菌。但是最新的研究报告又出现了新的结果显示慢性前列腺致病菌主要以格兰阳性球菌为主但是所占比率下降到80%,格兰阴性球菌所占的细菌比率有所上升。在本次的实验当中在此验证了最近的研究结果既是,格兰阳性菌的比率最高,达到78%,格兰阴性菌的比率最低占到17%。以往的理论认为,以上致病菌群是人体当中正常的皮肤黏膜菌群之一,与致病菌概念相距较远,但是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和专业化,使得我们对慢性前列腺的致病理念有所改变,认为当尿道位置的皮肤黏膜受损时,比如受到细菌侵袭,或长期服用抗菌药物就会使细胞分泌较多的黏性多糖从而减少机体对外部细菌的侵害和威胁,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加重感染几率,导致炎症的发生。在此过程中我们观察发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达43%,其致病特性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慢性前列腺炎症的感染如果是混合性质的就会加大治疗的难度,因为疾病发生时的细菌数量和非细菌的数量出现强烈的抗衡并诱发更严重的病变。在此次研究的5例慢性前列腺患者里,解脲脲支原体和(或)沙眼衣原体混合感染共计2例,占35%,且在这个结果中还不能排除其他可能存在的细菌感染。这样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前列腺菌群分析,会呈现出多种病原体互为作用方式,从而加重感染的几率。所以,在对慢性前列腺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和治疗的同时,应考虑到发病的多种因素和各个环节的实际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的对症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临床更应注重前列腺液病原学的检测,针对病因进行有效治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治疗过程中还应该考虑用药的类型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抗生素的运用上,因为目前前列腺的类型多以医源性为主,会对药物反应明显,因此应严格其用药类型及用药量。据专业文献整理,在医院的实例研究中,格兰阳性菌的感染呈现阶段性上升趋势,发生的原因与当今医院大量使用抗生素有关,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治疗时引起的药物耐受性上升。上述的药物过敏性试验结果证实,前列腺菌群进行分离的所有细菌对药物的抗药性较明显。其中MRSA和MRCNS的产生率分别高达60%和48.5%。

  于此同时,慢性前列腺的患者所经历的病程较长,又不可避免地使用抗生素治疗,自然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所以,采取规则、规范、有针对性用药,不失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措施.因此,对慢性前列腺炎病程较长的患者,临床更应注重前列腺液病原学的检测,针对病因进行有效治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邵强,张玉海,吕文成,等.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的初步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0(4):173-174.

  [2]胡小朋,白文俊,朱积川,等.慢性前列腺炎细菌及免疫学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1):29-31.

  [3]田传华,于西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学诊断和药敏试验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4):227-228.

  [4]徐秀华,文细毛,任南,等.我院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的增高及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3):181.

  李小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