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集束化管理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静脉,留置针,门诊,输液
  • 发布时间:2015-01-22 08:05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门诊输液室工作中加强静脉留置针集束化管理的效果,以为其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方法 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3年1月-12月(观察组),期间门诊输液室中加强静脉留置针集束化管理,并与2012年1月-12月(对照组)的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的门诊输液室不安全情况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门诊输液室的静脉留置针集束化管理可有效减少门诊输液室不安全情况,颇具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集束化管理;门诊输液室;不安全情况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4)12-0012-01

  在医疗技术逐渐发展和成熟的同时,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具有保留时间长和操作简单的特点,有效的解决了患者每日穿刺的痛苦,同时减轻其心理压力。门诊输液室由于技术、费用等问题,静脉留置针的推广较差,故加强其护理和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以2012年至2013年的诊输液情况进行分析,探究静脉留置针集束化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现将研究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12月期间在门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1000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680例、女性320例,年龄在3.5岁-77岁之间,平均年龄(36.25±2.10)岁,与2012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000例)进行比较,男性患者670例,女性患者330例,患者年龄最大79岁,最小4岁,年龄中位数为(35.30±3.15)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情况进行初步统计,未见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门诊输液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和管理,按照输液要求告知患者常规注意事项等。观察组患者接受门诊输液治疗时加强集束化管理:①准备:选用24G静脉留置针,驱除肝素帽和导管中的气体,并将头皮针全部插入至肝素帽中。为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碘伏消毒(5000mg/L),以穿刺点为中心逐渐由内向外擦涂,保证消毒处理的范围在8*8cm的范围内,等待消毒液自然风干。②皮肤消毒:左右方向松动枕芯,驱除留置针针套,将留置针的针柄与延长管部分、白色针翼重叠。留置针的延长管向上,用拇指、食指绷紧皮肤穿刺段的静脉端,右手持针以15-30°【1】的角度缓慢进针,以免刺破血管,出血回血后减小进针角度再进针0.5厘米。左手保持不动,右手食指轻轻一动至百色针翼的顶端,指腹用力轻轻向后顶,右手的拇指定住留置针的分叉部位,同时,指腹清推套管。右手拇指、食指同时均匀用力送入软套管。若未见自然回血可进行注射器回抽确定,随后给予少量生理盐水推入,确定无局部肿胀后,压住外套管,松开止血带,并抽出剩余针芯。使用透明敷贴固定,并U型固定延长管,保持肝素冒与穿刺点之间保持3-4厘米的距离并保持与血管平行,最后连接输液装置和头皮针,并适当调节输液有速度。③冲管:先评估病人穿刺部位是否存在红肿症状,使用棉签蘸取碘伏(5000mg/L)涂擦穿刺部位,使用生理盐水注射器抽取回血,明确存在回血后脉冲式推注5ml生理盐水【2】,核对患者姓名后再连接液体。④封管:确定药液输入结束后将输液器取下,连接生理盐水注射器,右手掌大小鱼际处持注射器活塞脉冲式推注生理盐水(3ml),随后更换肝素钠注射器正压推注肝素钠1.5ml,剩余约0.5ml左右封管液时一边推注一边拔针,注意推液速度快于拔针速度,最后使用小夹子将延长管的近端夹闭。⑤拔管:顺沿血管方向拔除留置针,注意留置针套管有无破损,拔针后使用干棉球按压2至3分钟后使用碘伏消毒【3】。

  1.3 评价指标

  详细观察和评估患者治疗期间的输液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记录脱管、堵管、静脉炎和脱管出血2ml以上的事件。

  1.4 统计分析

  对本组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分别采用卡方和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输液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医疗技术逐渐发展和医疗改革逐渐深入的同时,人们的医疗知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门诊输液室在门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门诊输液治疗中的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技术部熟练、专业知识缺乏等均对输液治疗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故加强其治疗期间的管理和干预十分关键。

  集束化管理是医疗发展中出现的新名词,指的是集合循征基础的治疗措施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某种疾病的处理,对于医疗工作和医疗服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优化和推动作用【4】。静脉留置针又被称之为头皮钢针和套管针的替代品,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有效的减少多次穿刺带来的疼痛,降低护士的工作量,对于预防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门诊输液室中进行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效果与穿刺人群的选择、操作和留置针居家安全具有密切的联系,2013年1月-12月,本院门诊加强留置针的集束化管理,期间静脉注射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2012年段,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其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关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平荣,徐春艳.安全隐患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69-70.

  [2]杨玉金.双因素理论在门诊输液室分组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8):57-58.

  [3]季文英,张青丽,项崇悟等.流程优化在门诊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61-62.

  [4]赵丽丽.基层医院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10(4):359-360.

  蒋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