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产后出血,综合预防,产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2 15:56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分析;综合预防
产后出血是产科的急症和重症,至今产后出血仍居我国孕妇死亡的首位。因此,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重在预防,为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现将6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2年1月~2003年12月,分娩总数为3660例,其中双胎妊娠18例,三胎妊娠2例。发生产后出血66例,我院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8%(66/3666)。发生于产后2h内者56例,占86%,2h以后者10例,占14%。初产妇46例,经产妇20例,有2次以上流产史者48例。子宫收缩乏力38例,占57.6%,胎盘因素20例,占30.3%,软产道裂伤4例,占6%,凝血功能异常1例,占1.2%,心理因素3例,占,4.5%。分娩方式:剖宫产30例,阴道分娩(包括产钳助产、臀助产、臀牵引)36例。采用容积法和面积法测产后出血。
容积法:胎儿娩出后立即在产妇臀部垫一聚血盆,接生完毕用量杯测量并记录,产后2h在产房观察亦用此方法。面积法:7cm×9cm的八层纱布浸透为20ml血,每2小时观察记录1次。两法记录的出血量总和就是24h出血量。
2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2.1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
2.1.1原因分析:产妇的营养较差,体质衰弱;心理精神紧张,对疼痛过分担心、焦虑、恐惧;产妇自身的一些急慢性疾病。巨大胎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子宫畸形、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征、胎盘早剥等因素,也都是引起不协调性子宫收缩、继发性宫缩乏力,结果使产程延长,造成滞产、难产、产后宫缩乏力而发生产后出血。
2.1.2预防措施:①妇产科门诊对孕前检查出的暂不愿、不宜、不能妊娠的妇女要对其进行避孕知识宣传教育,降低和避免她们的人工流产率,从而防止和减少产时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②要叮嘱产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帮助其制定膳食搭配,并叮嘱产妇进行适量适当的体育运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③入院后了解产妇有无羊水过多、妊高症、多胎妊娠、巨大胎儿或者有产后出血史。④必须加强心理护理,尽量将患者的顾虑打消,同时指导患者正确行腹压,最大化缩短产程。⑤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比如平卧位或者取头低的方式,将躯干抬高10CM。,下肢抬高20CM。⑥患者应注意保暖,及时给氧,有效规避脑缺氧的出现。⑦做好静脉通道,做好血容量的补给。滴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节,比如说有高血压、心衰等的患者在输液的时候滴速应尽量缓慢,而体质健康、强壮的患者则可以适当加快滴速。⑧鼓励并协助孕妇在宫缩间歇时少量多餐进食高热量、易消化吸收食物,如牛奶、肉粥、面条等,以保持充足体力。⑨存在有产后宫缩乏力危险因素者,胎儿头娩出血后常规宫底注射催产素20u;产时出血超过200ml者,再加催产素20u静脉滴注。⑩阴道分娩产妇,脐带处理完毕30min内协助早接触、早吸吮30min,产妇分娩后常规留产房观察2h,15~30min观察生命体征,宫缩及阴道流血量1次,及早发现出血倾向。
2.2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
2.2.1原因分析:前置胎盘,胎盘嵌顿、滞留、粘连、植入、残留,多次宫腔操作使内膜损伤,子宫内膜炎等,常使蜕膜发育不全或缺损,发生胎盘部分或全部粘连,第三产程粗暴按压子宫,过度牵拉脐带,不适当使用宫缩剂,使宫颈内口呈痉挛性收缩,剥离的胎盘嵌顿于宫腔内,引起产后出血。
2.2.2预防措施:①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准确判断胎盘剥离征象,及时协助胎盘娩出。胎盘剥离前忌粗暴牵拉脐带,防止发生子宫外翻。
②胎儿娩出15~30min,无胎盘剥离征象或阴道活动性出血超过200ml,给予静脉滴注催产素加强宫缩,胎盘仍未剥离,重新消毒会阴,排空膀胱,行徒手剥离胎盘术。操作时在胎盘和宫壁间找不到疏松剥离面时,考虑植入性胎盘的可能,不可强行剥离。③子宫颈内口痉挛性收缩者,可宫颈注射阿托品0.5~1mg,以松弛宫颈,利于胎盘娩出;胎盘娩出后预防性应用宫缩剂,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防止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④开展健康教育,避免多次人流;定期产检,早期发现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提前入院待产,分娩前制定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
2.3软产道裂伤所致产后出血
2.3.1原因分析:急产、巨大胎儿、粗暴助产、操作不当引起子宫收缩过强造成软产道裂伤,如子宫下段破裂、宫颈裂伤、会阴撕裂等引起产后出血。
2.3.2预防措施:①掌握催产素使用指征,静脉滴注时,先行静脉穿刺调节好滴数后再加药,且从8~10gtt/min小剂量开始,以10min内有2~3次宫缩、持续30~40s为宜,以后根据宫缩情况调节滴数,防止宫缩过强造成急产、子宫破裂等的发生。②当存在产妇急产、巨大胎儿、粗暴助产、操作不当等问题时,胎儿娩出后仔细检查软产道,特别是宫颈,有裂伤及时缝合,注意缝合时第一针应超过裂伤顶端0.5cm,防止断裂血管漏扎引起阴道壁、会阴血肿。
2.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
2.4.1原因分析:血小板减少、严重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因子缺乏等易引起产后出血的发生。
2.4.2预防措施:①提前入院待产,进行血小板、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等实验室检查。分娩期开通静脉通道,做好配血、输血、剖宫产术前准备.②密切观察产程进展,胎儿娩出后立即应用宫缩剂。
3.小结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我们必须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重视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诱因和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合理使用宫缩剂,正确处理三个产程,产后密切注意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鑑主编《妇产科学》
[2]郑修霞主编第五版《妇产科护理学》
文/陈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