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血液科的应用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人性化护理,血液科,应用效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2 16:08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血液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血液科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另一组为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以及治疗依从性为观察指标,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血液科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中患者的满意度为70%,治疗依从性为26例,观察组中患者的满意度为97.5%,治疗的依从性为36例,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治疗的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科采取人性化护理能显著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血液科 应用效果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是在美国人华生(Watson)提出的“人性照护”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的[1]。人性化护理是以病人为核心,不仅为患者提供标准、优质的护理服务,而且还向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情感服务,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人性化护理在临床上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日渐被广泛的应用。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是血液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快,病程长、病死率高的特点[2]。本研究通过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血液科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血液科的应用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血液科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14例,年龄在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6.2±2.6岁之间,病程在5个月至2年之间,平均病程在1.3±0.2年之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22例,病程在7个月至1.5年之间,平均病程在0.8±0.4年之间,所有患者经临床确诊均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3]:①一般护理:保持患者病房的干净舒适、保证房间空气流通良好,有充足的光线。②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充分了解患者心理,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为其讲解有关病情的相关事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③健康教育护理: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并定期的对患者进行血象和骨髓象的检查。④活动护理:为了防止患者出血,要叮嘱患者减少容易引起出血的活动,例如口腔护理中要用漱口水进行漱口,防止牙刷造成牙龈出血。并嘱咐其家属进行监督。⑤饮食护理:叮嘱患者尽量不要食用过硬、过热、过冷或者具有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防止患者的消化道出血。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以及治疗依从性为观察指标,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血液科的应用效果。
1.4评价标准
在临床上我们将患者的满意度分为三个标准[4]: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5统计学处理
本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显示,对照组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6例,满意的患者有22例,不满意的患者有12例,满意度为70%,治疗依从性为26例,观察组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2例,满意的患者有27例,不满意的患者有1例,满意度为97.5%,治疗的依从性为36例,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治疗的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环境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导致临床上血液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白血病患者更显著增多。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主要指骨髓或者其他造血组织中的异常细胞过度增生,释放进入外周血液中,导致骨髓中的细胞生成受到抑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如果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5]。但是治疗过程长,高额的费用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悲伤、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治疗。由此可见良好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有促进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中患者的满意度为70%,治疗依从性为26例,观察组中患者的满意度为97.5%,治疗的依从性为36例,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治疗的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以上所有观点,我们认为在血液科采取人性化护理能显著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莹莹,周胜娥.人性化护理在血液科的应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16(05):651-652.
[2]肖静.人性化护理在血液透析中心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22(05):105-106.
[3]谈晓燕.人性化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5(07):156-157.
[4]岳建荣,胡彩会.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42(03):308-309.
[5]罗钰.人性化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12(17):159-160.
文/季璐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