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诊断分析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检查,微小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4 07:50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特征。方法:针对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3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超声检出有30例31个结节,病灶检出率为93.7%,提示或者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有20例,而未提示性质有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有3例,误诊为腺瘤2例;有2例漏诊。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一般都具有十分典型的超声特征,但是有一些甲状腺乳头癌的恶性特征并不明显,尤其是微小癌,并且甲状腺乳头状癌和两性病变是共存的。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检查
1引言
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就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其多见于年轻的女性,并且由于其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所以常被误诊为良性的病变。现收集我院从2008年10月到2013年10月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32例,并且对其临床资料以及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目的是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的要点,使超声诊断符合率有所提高。
2研究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8年10月到2013年10月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32例,其中有男性病例6例,女性病例26例;患者年龄从16-79岁,其中小于20岁的有3例,21-30岁的有4例,31-40岁的有9例,41-50岁的有8例,51-60岁的有6例,61-69岁的有1例,70岁以上的有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5岁。其中大多数的患者都是因为自行入院或者是体检时发现颈部有肿块而入院,其中病程最短的是1d,病程最常的有10年。3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都有完整的手术记录以及病理结果。
2.2仪器与方法
采用的仪器是GELOGIQ9、GEE9、PHILIPSIUElit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其探头频率为5-12MHz。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头后仰,使其颈前甲状腺区充分暴露出来。然后采用二维超声常规对甲状腺两侧叶以及峡部进行扫查,仔细观察结节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与甲状腺被膜及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颈部是否有肿大淋巴结;最后采用彩色多普勒对肿块的血供情况进行观察。
一般以直径2mm为界,将结节内的钙化情况分为粗钙化和微钙化。粗钙化的直径大于2mm,具体表现为斑片状强回声,并且后方伴声影;微钙化直径小于2mm,具体表现为点状强回声,并且呈散在或者簇状分布,后方伴声影或者不伴声影。
3结果
3.1病理结果
病理报告中甲状腺乳头状癌32例,共34个结节,单发灶有31例,多发灶有1例。单发灶中有左叶14例,右叶15例,峡部1例,异位甲状腺癌1例.多发灶的1例为左叶。其中病灶的直径最小为0.1cm,直径最大为6.0cm,其中微小癌有5例。3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有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3例,腺瘤2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2例微小癌为结甲局灶癌变。其中病灶侵犯甲状腺周围组织的有3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有6例。
3.2超声表现
超声诊断发现30例31个结节,病灶检出率为93.7%,提示或者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有20例,而未提示性质有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有3例,误诊为腺瘤2例;有2例漏诊。检出病灶中直径最小为0.3cm,直径最大为6.5cm。大部分的结节呈实性回声,具有不规则的形态,边界模糊,边缘局部呈毛刺状或成角状,无声晕,并且伴有微钙化,血供比较丰富。
超声诊断发现颈部肿大淋巴结有9例,其中有6例是转移性淋巴结,具体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结节,并且内部为低回声,或者是内部回声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回声比较类似。
4讨论
目前,关于甲状腺乳头癌的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有资料表明,在供碘比较充足的地区或者是在供给含碘食盐之后,甲状腺乳头癌的比例有所增加。关于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占整个甲状腺恶性肿瘤的90%,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组实验结构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平均年龄为41.5岁,男女比例为1:4.3,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甲状腺组织能够进行异位生长,一般见于颈前正中,而且异位甲状腺同样可能发生腺瘤或者癌,由此可见,对于甲状腺的解剖情况还应该有更加充分的认识。
甲状腺乳头状癌非常容易侵犯周围的组织,并且发生淋巴结的转移。在本组实验中,病灶侵犯甲状腺周围组织的有3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有6例,超声结果表明,有2例伴点状钙化,有1例伴液化。乳头癌的沙粒体也是与点状钙化相对应的,组织学已经证实,强回声灶属于局灶性钙质沉着,并且周围为胶样蛋白,由此可见,点状钙化对于甲状腺癌转移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液化一般情况下是与肿瘤的液化坏死以及胶样产物的形成有关。一旦发现颈部肿大淋巴结内出现微钙化或者液化,就应该警惕出现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能。
本组32例中有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3例,高达40%,其中有2例属于结甲局灶癌变。结甲合并的甲状腺癌一样具有甲状腺癌的超声特征,但是结甲合并的微小癌同样也给超声医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本组实验中,微小癌误诊、漏诊达4例,主要是因为在诊断过程中仅仅满足于发现大的病灶而忽视或者遗漏观察分析小的恶性病灶。因此,必须要提高认识,对于每一个结节都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对于超生的特点进行综合性的判断。
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十分典型的超声特征,但是也有一些甲状腺乳头状癌,尤其是微小癌,并不具有十分明显的恶性特征,并且与甲状腺的良性病变存在交叉,使超声诊断的难度大大增加。如果遇到图像可疑或者难以定性的情况,血药对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并且密切观察其形态变化以及生长速度,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的检查,以此来帮助得到明确的诊断结果。
参考文献:
[1]何春年,张静.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治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6,17(5):290-292
[2]张渊,江泉.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诊断甲状腺单发结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11):2057-2059
[3]杨琛,钱超文.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甲状腺结节血流灌注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20(1):38-40
文/李秋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