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血回收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自体血回收,临床应用,麻醉学
  • 发布时间:2014-11-24 08:06

  摘要:自体血回收适用范围较广,推广该技术可以缓解临床血液供求紧张的情况,是降低输血并发症及医疗费用的重要措施,对于大型外科手术的患者,采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回输技术,解决了异体血的大量需求以及血量短缺的问题,并且可以避免和减少因输注异体血带来的不良反应,本文将浅谈自体血回收技术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自体血;临床应用;临床医学;麻醉学

  所谓自体血回收,是指在手术中使用血液回收机对患者手术创面的出血或体腔内的出血通过收集、抗凝、过滤、离心、清洗、净化处理,然后将滤出的红细胞再重新回输给患者自身的一项技术。它适用范围较广,推广该技术可以缓解临床血液供求紧张的情况,是降低输血并发症及医疗费用的重要措施,对于大型外科手术的患者,采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回输技术,解决了异体血的大量需求以及血量短缺的问题,并且可以避免和减少因输注异体血带来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和溶血反应。

  1医学效果

  1.1血源紧缺时可挽救患者生命 一些急诊大出血休克患者(如肝脾破裂、宫外孕大出血、大血管损伤等)以及手术中意外大出血患者,急需输血,而库存血量不够或医院无血库,此时另外组织血源已无法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采用自体血回输则可迅速纠正因大量失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情况,挽救患者的生命。有资料显示,应用自体血回收可使急诊大出血休克患者的病死率由33.3%降低至5.6%,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1.2防止血源疾病的传播 目前已知通过输注异体血传播的疾病有十余种之多,而临床合格血液仅仅是通过几项传染病毒的检测(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因此,即使是经过检验合格的库血,仍有可能携带其他病毒的情况。有调查显示,湖南省6年内跟踪检测8699袋库血的血液质量,复检结果:抗-HCV阳性率为0.28%,HBsAg阳性率为0.18%,梅毒阳性率为0.06%,ALT不合格率为0.22%,说明临床用血漏检率仍相当高。据报道,我国艾滋病HIV感染的传播途径目前仍以血液传播为主,经采血(血浆)途径感染占9.7%,输血液和血制品感染占1.5%。可见,异体输血自身存在的缺陷,已严重威胁着临床输血患者的健康,而采用自体血回输可杜绝此类血源疾病的传播,保证患者用血安全。

  1.3避免输血反应 由于临床输血仅考虑ABO血型和Rh血型,未考虑其他抗原、抗体的匹配问题;以及血液采集、制备和保存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可使接受异体输血的患者出现发热、过敏、溶血等输血反应。据报道,某医院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35310人次异体输血中,输血反应的发生率达0.41%。另外,当患者大量输人异体血时还可能引发多方面严重的代谢问题。由于库存血发生了许多代谢和结构的改变,即“保存损伤”,会导致患者的病情更为复杂化,甚至掩盖输血反应。

  2、术中临床讨论

  术中自体血回收是指针对手术中失血较多者,以及外科创伤疾病大出血者进行血液回收,再将收集到的创伤积血或手术过程中的失血,经抗凝过滤后再回输给患者。主要适用于外伤性肝、脾破裂等造成的腹腔内出血以及骨科手术的术野出血。

  2.1是否采用术中自体血回收需提前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择期手术可能的失血量,对于急性失血患者应根据精神状态、指端末梢循环、尿量及比重、Hb、HCT、RBC、血压、脉搏及脉压差等,估计失血量,以此来充分考虑效价比和患者的特殊情况。京精3000P型自体回收机要求回收血量在500ml以上,回收血量太少则无临床意义,同时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2.2减少对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红细胞运输O2的功能是靠细胞内的Hb来实现的,一旦红细胞破裂,Hb溢出,即丧失运输O2的功能。洗涤后的红细胞为弱碱性,其钠、钾含量正常,游离Hb,肿瘤坏死因子、弹性蛋白酶、脂肪颗粒等通过洗涤去除,大大减少了回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回输的安全性。术中自体血回输有红细胞破坏率高的缺点,所以一定要严格按规范操作,手术操作中禁忌采用纱布吸血后再挤血收集术野血液的方法,尽量减少对血液中红细胞的破坏。吸引术野血液应将吸引头放在液面以下,负压吸引过强可导致血液中有形成分损伤,一般应维持负压在80-120mmHg(1mmHg=0.133kPa),体腔内出血一般在6h内的血液可回输。对于出血时间不能确认时,可取2ml血样离心,观察血浆层,若无溶血征象,即可回输。

  2.3经清洗后血液大量回收也可能造成凝血功能的障碍本病例研究采用2006年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输血指南标准。在术中、术后24h及时检测PT、APTT。当PT超过正常值1.5倍或APTT超过正常值2倍,或回输自体血超过3000ml时,HCT>0.25,必要时输入冷沉淀。并根据中心静脉压适当利尿。

  2.4术中自体血回收禁忌证和并发症(1)禁忌症:①败血症患者;②血液被细菌严重污染的病例;③血液被恶性肿瘤污染的病例;④开放性创伤超过4h的体腔积血;⑤其他不宜自体血液回收的疾病;(2)并发症:①回收血液中,由于负压吸引破坏、清洗、离心泵的作用,往往会出现PLT减少和FIB的降低,回收率低,因此在术中、术后需特别监测凝血指标,以便及时补充凝血因子;②洗涤红细胞时,血浆白蛋白丢失过多,会引起低蛋白和肢体渗透压降低,故对于出血量较大的病例应适当补充白蛋白或血浆,抗凝剂大量肝素的使用,经清洗后仍可少量残留于血液中,最终收集到储血袋中残存的肝素含量不超过10U,所以应监测患者术前及回收自体血后的激活凝血时间(ACT)值,以便及时对抗肝素,回收血液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血液污染。

  参考文献:

  [1]王然.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6)

  [2]王艳华,赵世英,王慧媛.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

  [3]庄心良,曾因明,陈伯变.现代麻醉学[M].200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文/蒋伟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