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发布时间:2014-11-24 08:16

  摘要:目的:研究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4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进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并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pH和PaCO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AHI和呼吸暂停最长时间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病死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远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病患的死亡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表现为气流受限的肺部疾病。有研究称该病患者容易出现睡眠呼吸紊乱,且几乎半数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且持续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并发展为呼吸衰竭或多脏器衰竭导致死亡[1]。本院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取得较好成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该病症的诊断标准。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27~81岁,平均年龄49.8±7.1岁;对照组24例,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50.2±6.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进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选择合适的口鼻面罩,将吸气压调至12~24cmH2O,呼气压调节至3~14cmH2O后开始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气道压力根据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机的滴定结果调节至5~16cmH2O,面罩接通吸氧管,氧流量为每分钟4~6L。所有患者的日间通气量均控制在1或2次,每次2h,夜间通气6~8h。所有患者均需连续通气治疗一周。

  1.3观察指标

  在治疗后对患者PSG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同时监测分析患者的动脉血气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死率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需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两组数据间P<0.05时认为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气水平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pH和PaCO2水平明显改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治疗后两组PSG监测情况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AHI和呼吸暂停最长时间明显改善,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组无患者死亡,对照组患者死亡4例(16.7%),治疗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出现3例不良反应,其中腹胀2例,鼻腔干燥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7例,其中腹胀4例,气胸1例,鼻腔干燥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9.2%,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由于肺脏对空气中的有毒污染气体以及颗粒物的异常炎性反应所导致的,该病使病人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而引起气流受限,其一旦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且持续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而威胁病人生命健康[2,3]。由于手术带来的不良反应众多,我们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其于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相比具有有效改善呼吸做功,促进患者顺利排出CO2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病患的死亡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

  参考文献:

  [1]梁民勇,张田,何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3):151,153.

  [2]程益康.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102-103.

  [3]朱福绥.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5755-5756.

  文/陈宇 佘国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